返回

第56章 儒从何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任务,也不得不去找宋濂商议。

    结果宋濂直接将宋朝的礼法给搬了出来。

    君只有五位,太上皇、太后、皇帝、皇后、太子。

    亲王公主位同一品,各级官吏见了他们,只需行上下级礼仪即可。

    朝堂礼仪也进行了简化,废除了各种变态的规矩,除了大朝会、祭天等大型庆典外无需跪拜。

    民间各种跪拜礼也全部废除。

    民见官,下级见上级,一律不用跪拜。

    还规定年过七十的老人,见官都可以不用拜。

    在朝堂上,七十岁以上的可以赐座。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善待士大夫的规矩。

    李善长一句话都没说,全盘同意。

    但他并非真的同意,而是认为以朱元璋的性格,是绝对不会同意这套制度的。

    你宋濂太不了解皇帝了,等着挨训斥吧。

    然而就在他等着看笑话的时候,却震惊的发现。

    朱元璋只是删除了善待士大夫相关条款,其余全部通过。

    这一下可谓是满朝皆惊。

    常遇春和李文忠出塞的事情,直接就被大家抛之脑后了。

    在普通人看来,不就是礼法制度宽松了点吗,有什么震惊的。

    但对朝堂来说,这意味着皇帝的思想倾向问题,影响可就太大了。

    众所周知,因为李善长的原因,朱元璋一直偏向于法家。

    大明律的制定就是最好的证明。

    虽然经马钰的劝说,修改了很多残酷的地方,但整体来说依然偏向于严苛。

    可是这次制定礼法制度,竟然全面偏向于儒家了。

    莫非是皇帝和李善长离心离德,开始倒向儒家了?

    面对这种情况,李善长自然是又怒又惶恐。

    别看他平时一副傲慢的样子,其实很清楚自己的权力来源于哪里。

    他不怕丢失丞相的位置,只要皇帝相信自己的学说思想,自己就能保持对朝局的影响力。

    可一旦失去对皇帝思想的影响,即便他还是丞相,也只能做个应声虫罢了。

    这也是当初他下意识的去针对马钰的原因。

    现在他面临的情况,比之前任何一次危机都大。

    与之相反的,儒生们就兴奋了。

    先是让孔家继承衍圣公的爵位,现在又全面采用儒家礼法制度。

    这是皇帝要兑现诺言,重用儒家啊。

    这怎么能不让他们开心呢。

    宋濂在读书人中间的声望也更高了。

    不少人惭愧的表示,误会宋先生了。

    前段时间,朱元璋建立行政体系,任命三省六部官员。

    刘伯温选择辞官,宋濂选择不管事,儒生心里对他们是非常不满的。

    但现在,误会全部解除了。

    宋先生不是不作为,而是在以另一种方式,争取更大的利益。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宋先生才是真的大智慧,学以致用啊。

    我们太浅薄了。

    其实宋濂自己也是懵的。

    他自然也清楚朱元璋的性格,李善长找他的时候,他也没想太多。

    就把自己心目中认为最好的礼法制度拿了出来,根本就没指望能够通过。

    哪知道,皇帝就这么给批准了。

    虽然删除了厚待士大夫的内容,可这个大转变还是让他不敢置信。

    等清醒过来,他脑海里不自禁的浮现出马钰的身影。

    莫非又是他?

    看来必须要找个时间去见一见他了。

    不全是因为劝说皇帝的事情,还有很多学问方面的心得,想要和他交流。

    前脚还说要彻底躺平的朱樉,得知此事急匆匆的找到马钰:

    “完了,你说我爹是不是真的要和李相决裂?”

    马钰摇摇头,说道:“决裂倒不至于,但大概率不会如之前那般信任他了。”

    “而且这么大的事情,你爹不会如此儿戏的。”

    “这次采用宋先生的意见,也不是因为李善长,至少不全是因为他。”

    朱樉不解的道:“那是为什么?总不能突然转性子了吧。”

    马钰说道:“你就没发现,这几个月你爹一直让群臣上疏,谈论汉唐和宋元的各项制度吗。”

    “研究的多了,他自然知道该采用哪种制度更合适。”

    说起这个,马钰心中非常的得意。

    还是他上课的功劳啊。

    虽然他讲的只是土地和人口制度变迁,但这两项是一切制度的根本。

    

第56章 儒从何来-->>(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