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是来抢饭碗的?
    心下当即就警惕起来。
    马钰佩服的道:“郑院使医术高明,在下佩服。”
    “我并未学医,不了解详细的病理,但听着与郑院使所言相差不多。”
    “就是预防与治疗之法有所不同。”
    郑良琦心中警钟长鸣,果然是来抢饭碗的。
    不行,不能让他出风头,等会儿他要是说的有瑕疵,就狠狠贬低一番。
    马钰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别人的假想敌,还朝郑良琦友好的笑了笑,然后才说道:
    “预防之法大体与郑院使所言一般,只是我那长辈说,可等汗消之后适量引用加了蜂蜜和盐的温水。”
    “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加一些姜片。”
    这就是补充电解质,缓解肌肉溶解的症状。
    一旁的郑良琦眼睛里露出惊讶之色,虽然他不知道电解质这东西,却也知道服用蜂蜜确实有养身之效。
    看来这个少年的长辈有点本事啊。
    “至于治疗之法,我只隐约记得长辈说中风一类的疾病,主要就是发病快,救治时间很短。”
    “最好是先用急救药物将命吊住,给医师更长的时间来救治。”
    “他还写了一个急救的方子,具体都有哪些药材我忘了。”
    “只记得好像有犀角、牛黄、冰片……好像还有麝香……又好像没有……我实在记不清了。”
    朱元璋怒道:“一个方子都记不住,真是没用。”
    然后他目光看向郑良琦,问道:“郑院使,你以为他所言可有道理?那个急救药方可能复原?”
    郑良琦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没敢乱说。
    毕竟这是生死攸关的大事,不能因为自己的一点私心,就胡言乱语。
    “陛下,蜂蜜可补中、清热解毒,盐可补充力气,大汗之后服用确实于身体有益。”
    “至于对卸甲风是否有预防之效,臣也不知。”
    “急救之法,臣听着倒是与《苏沈良方》里一味药相似,主药都是犀角、牛黄,能治疗多种杂症。”
    “加了冰片可促进药物吸收,想来对中风是有一定急救之效的。”
    朱元璋大喜,道:“马上将此药方复原,并配置一批药物,咱有大用。”
    郑良琦躬身道:“遵旨。”
    之后朱元璋又问了一些问题,就让他们退下去配药了。
    郑良琦一脑门的雾水,火急火燎的将人叫来,就这?
    等到了外面,他心中一动,找内侍打听了一下那个少年是谁。
    得知是马皇后的从侄,不禁愣了一下,然后苦笑不已。
    弄了半天是自己想多了。
    心中也不禁庆幸,还好自己守住了医者本分,没有胡言乱语,否则这事儿就不好收场了。
    接着他重新审视马钰给出的两个方子,越想越觉得精妙。
    尤其是那个急救的丹方,虽然丹方不全只有两味主药和一味辅药。
    但对于他这个级别的医师来说,已经足以窥探到很多奥秘了。
    犀角和牛黄本就是最好的天然解毒良药,能治疗多种疑难病症,缺点就是药物吸收需要时间。
    而冰片的药效恰恰是促进药物吸收。
    有了它的加入,把原本治疗疑难杂症的药物,变成了急救良药。
    真乃神之一手也。
    只可惜,如此神医竟无缘相见。
    皇后娘娘收从侄的事情,他作为御医院院使自然是知道的,只是没有亲眼见过而已。
    对马钰的基本信息也有所了解。
    知道他家人皆丧命于战火,想来那个懂医术的长辈也没了。
    太遗憾了啊。
    不过听他的意思,还记得一些零碎的信息,等有机会去请教一下,看能不能得到一些提示。
    郑良琦心中暗暗的盘算着。
    另一边,朱元璋也已经从初时的震惊中恢复过来。
    回头想想,自己确实有点小题大做了。
    就是一个孩子,出于兄弟情关心一下对方的长辈而已。
    伯仁现在还生龙活虎的,自己没必要那么一惊一乍的。
    这时,马皇后说道:“有防治办法就好,你不是要去北平吗,到时顺便和伯仁说一声,让他注意着点。”
    朱元璋颔首道:“如此也好,不过也不能厚此薄彼。”
    “等郑良琦将药方复原,加紧赶制一批急救丹,给诸将都送去一些,让他们保重身体。”
    然后他又指了指马钰,说道:“好好教教他,以后做事不要这么莽撞。”
    说完就起身离开了。
    本来他是听说
第51章 汉人英雄-->>(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