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称王了!”
    他说着取过笔墨,将衣带诏摊开,翻至背面,于那一行行触目惊心的上百个名字末尾,上书:
    【汉王袁术,谨奉!】
    言罢,见孔明目不转睛盯着自己手中衣带诏,十分好奇的模样,遂笑着将之递给他观看。
    孔明观之,亦为之气恼。
    “名为汉相,实为汉贼,曹贼安能欺辱天子至此?”
    说着说着,他隐隐感觉有哪里不对,天子就算要传此诏,以除曹操这个国贼。
    但这封诏书,再怎么击鼓传花,也不可能传到袁术这个明着的反贼手里!
    孔明:“.”
    不是吧?
    他抬眸眼神怪异的望着眼前的袁术,一种非常离谱,但又十分可能的猜想在他脑海浮现。
    果然,他见袁术朝他微微颔首,“此陛下肺腑之言,朕代为书之。”
    孔明:“.”
    见鬼!
    老师,您是怎么做到拿一份假诏书出来,结果让大汉忠良们有一个算一个,都在上面列名签字,把假的变成真的的?
    以前被袁术强行收为弟子的时候,想的是,跟着袁术能学到什么?无非挂个名而已。
    结果现在
    每天一点新知识,学不完,根本学不完。
    收下衣带诏,袁术命人传令阎象,曰:
    “三日之后,为建安三年元日,上上大吉,宜祭礼、宜典仪、宜称王,当办大典,公告天下!”
    边上的小孔明看的又是一阵无言,老师您这现在不看黄历就能掐定吉日的吗?
    等等,他是黄天应元显圣道君?
    那没事了。
    没再理会边上孔明“充满学习欲”的眼神,袁术将眸光重新落回殿中,他看着低头俯首的袁三,亲切谓之:
    “袁三。”
    “在!”
    “汝为我家臣,两次深入洛阳,为成大业,甘冒奇险,此功莫大!
    今两者相加,定汝泼天大功其一!
    令汝脱离死士,今后入我亲卫,为校尉。
    朕亲赐汝名:袁忠,字良臣!
    另赏宅邸一座、锦帛五十匹、粟千石、钱三万缗,以慰辛劳。”
    袁三伏匐地上,涕泪满面。
    “家主恩重如山,臣敢不尽心竭力,以死效忠?”
    “好了,快起来。
    说说吧,你自洛阳来,必知其中详情。”
    袁忠整了整衣冠,这才恭敬回禀。
    “臣于洛阳大乱之前,已经携衣带诏出逃,其间大乱之细节,恐有所不准。
    但我自洛阳往淮南而逃,一路东躲西藏,多有见闻。
    我出逃之前亲见刘繇假衣带诏,会同洛阳汉臣,与董承等人密谋刺杀曹操。
    甚至他们的这个刺杀计划,还是我依据家主交代的话语,巧言哄他的。
    待我出逃之后不久,便听闻洛阳大乱,刘繇等人果然事败。
    听洛阳方面的说辞是:
    刘繇笼络董承、刘表等人,密谋刺杀天子,篡位登基。
    幸得皇叔刘备,假意同谋,巧取情报,报之于曹操。
    曹操因此而得以在刘备的帮助下躲过暗杀,诛除叛逆。
    刘皇叔更是亲自以通袁逆贼之名,手刃了国舅董承。
    如今之洛阳,随着刘备、魏延皆率军倒戈,朝会则龙椅空悬,大事悉决于操!”
    袁忠说着,又将他这一路上所见中原百姓在曹操暴政之下所受的苦难一一诉说。
    他这一番话说下来,袁术还没怎么,边上的孔明却听得眼神黯然,稍显失落。
    什么?
    刘玄德!
    为什么你会助纣为虐,甚至给曹操通风报信,辅佐他对治下百姓施暴?
    虽说孔明也知道袁忠所言,不过是他听闻的洛阳朝廷所公布的消息,不一定为真。
    但流言日盛,绝非空穴来风。
    光是刘繇、刘表、董承等衣带诏上书名者,不是九族诛绝,就是下狱问罪,而刘备不但没事,反而深受曹操信重就能说明一切了。
    就算没有袁忠听闻的那般,但他也绝对助纣为虐了。
    这一刻孔明只觉心底最深处的某种幻想破灭。
    当日那个面对曹贼屠戮徐州的暴行,虽只借得三千兵马,依然挺身而出的英雄,哪里去了?
    今日之玄德,还是玄德吗?
    默然良久,孔明向袁术执礼曰:
    “曹操倒行逆施,祸乱天下,苍生受其荼毒,万民陷身水火。
    此匡正汉室,济世救民之时!
    亮,请汉王执戈,挽天倾!”
    王曰:“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