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八十二章 父子同心为厚爱,心意相通为已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陆儁这才压低了声音,小声询之。

    “既然要献,小弟以为,当纳献土地几何,汉王能够满意?”

    见兄长没犯糊涂,陆绩欣喜答之。

    “要献自然就全部献上!”

    “什么?”

    陆儁难以置信,他都后悔问了。

    “你疯了不成?我等又没真到淮、汝世家那等绝境,哪有自绝根基退路之理?

    你方才也说了,汉王给我们留了余地,那你便按这余地,估算个数献上也就是了。

    哪有人留了余地,我们还不要的道理?”

    “兄长糊涂啊!

    今时之余地是今时,就看淮南、汝南这势头,我们今日留了,将来也保不住。

    不如孤注一掷,换个泼天大功,供给伯言。

    届时算上伯言此前的灭国之功,足以在星位排名上名列前茅。

    兄长,时代变了。

    眼下凌烟阁新出,改天换地之趋势才初现端倪。

    此时正是这些土地价值最大,而凌烟阁功绩最为便宜之时。

    待到局势逆转,凌烟阁新制在汉国稳固,天下之土尽归汉王,以租天下之民。

    那时节土地价值大不如前,而功绩有价无市,我们就是想换,也悔之晚矣。

    此正天翻地覆之千古大机遇也,我陆家若错过,岂不可惜?”

    陆绩一张小脸上满是愁容,说的苦口婆心,陆儁却听得不以为然。

    土地价值大不如前?怎么可能!

    历朝历代,土地都是最紧俏抢手之物,反而是那凌烟阁的功绩,新鲜出炉。

    虽然传的神乎其神,可等眼前的新鲜劲过去,到底值不值价还不一定呢。

    “好了,为兄自有思量,用不着你多言。

    小弟,我看那个寿春学宫,你今后也少去,尽学些云里雾里的道理,越来越站在汉王那边说话。

    我陆家自有诗书传家,供你研读,莫忘了你陆家人的身份。”

    “我?我站在汉王那边说话?

    绩苦口婆心,费力解释,哪一句不是为了我陆家,为了兄长思量?”

    小小的陆绩,望着兄长的眼神,越渐失望。

    他发现思想的不同,格局的不同,见识的不同,真的能让人连原本最亲密无间的家人,都格格不入,渐行渐远。

    几乎与陆家如出一辙的场景,也一一在其余江东世家中上演。

    顾家顾雍、朱家朱桓才刚升了荆州刺史和镇西将军。

    直到此时族人把书信传来,他们才恍然明白,当日汉王对自己两人突然提拔的根由,竟然应在此处。

    这是先赏后要,主君待臣子体面恩义都已给足,我们做臣子的又何惜自身?

    此时大权在握,几乎是顾家、朱家执掌者的顾雍、朱桓当即决定配合汉王。

    于是顾家、朱家相继拿出自家五成的土地,各献良田三十万亩以租袁氏,为袁策公子争世子位助力。

    有了这两家表率在前,又得陆绩提点,陆儁到底是咬了咬牙,也拿出二十万亩良田,一脸不情不愿的喊出助力袁策的口号。

    顾、朱、陆、张四大家族已响应了三家,剩下的张家已然没法落后,只得也陪着拿出了良田二十万亩,高呼:毁家纾难也要助力袁策公子!

    而当四大家族都已做出表率,剩下周家、吴家又各出良田十万亩,鼎力支持袁策。

    江东之大势所趋,已然成型,其余大小世家哪怕再不情愿,也只得各献良田以租袁氏,齐呼助力袁策!

    唯一的好消息是,此事明面上毕竟就是大家对袁策公子争夺世子位的投资,是以没有限额。

    投多投少,全看各家自愿,愿意的多投些,不愿的少投些,总算没触及大家底线。

    况且是租,不是卖,至少土地还是自己的?就当是换份与国同休的契书,怎么也不亏?

    众世家们也只能这般含着感动的泪花,安慰自己。

    于是乎,随着江东世家一家家来袁家签了租田契约,助力袁策的口号响彻六郡,几乎满江东都在高唱:

    “我们大力支持袁策公子!”

    “袁策公子必胜!”

    “袁策公子定能承继汉王之志!”

    “继汉王者,非袁策谁与?”

    而某听说了这些消息的袁策:“.”

    救命,别搞!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