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45章 你能不能教得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数据采集、应急处理、文物暂存、临时试验,以及防火防盗,安全联动。

    甚至于连外墙的墙体都是双层设计,里面填充了保温的岩棉。

    一群专家面面相觑:防护区、检测区、处理区、暂存区、实验区,竟然一处都不缺?

    也就智能化和自动化设备比较少,不然绝对能称得上实验室级精细化作业平台。

    特别是这一套成体系的发掘流程,这难道不是部里去年才开始提倡的“出土即保护?”

    问题是,局里今年初才准备试行,才刚形成文件,包括配套设备、舱体规划、内部布局都还在设计当中。

    结果,地方上先搞出了一家?

    吴晖和孙嘉木细细打量,来回看了好几遍,最后又看了看林思成:“这是小林设计的吧?”

    “算不上设计,只是照搬文物局的思路,所以两位领导才觉得眼熟!”

    林思成笑了笑,“元旦前,老师回了一趟京城,回来后说文物局准备搞实验室级精细化作业平台。然后我让老师找来文件,琢磨了一下……”

    然后一琢磨,就搞出来了一座?

    乍一看,好像挺简陋,操作台用的是起重机,而非大型自动臂。环境稳定设备也非智能的恒温恒湿系统。

    检测、化验设备更简陋,大部分都还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古董。

    但这并非是林思成不想弄,而是条件不允许:好多都需要进口,没有国家文物局批准和配合,他有钱都买不到。

    关键的是他这个思路:吴晖搞了半辈子文物保护,孙嘉木搞了半辈子考古发掘,一眼就能看出,林思成的这套设计有多合理,有多实用。

    他们觉得,局里压根就不用耗时间和精力搞什么设计,直接照着这儿抄就行。

    但问题又来了:林思成也是第一次出野外,第一次实践,一点儿经验都没有,对吧?

    局里也只是开了两次会,只说为什么要这样干,至于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一个字都没提。

    更没有什么思路可言,那为什么一搞,就能搞这么标准?

    真就一学就懂,无师自通?

    暗暗转念,吴晖和孙嘉木对视了一眼,眼底泛起了光:何需等到校招?

    所谓特事特办,

第245章 你能不能教得了?-->>(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