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小事,元初都没有拒绝。
恰好她确实能写一手好字,又被人好一通夸。
他们在老家待了两天就走了,邻居们过于热情,他们也有点吃不消。
元初一共收到了十多万奖金和资助。她把一半交给颜炳强和杨凤兰存起来,作为她的大学学费和生活费。另一半她用来炒股。
她用杨凤兰的身份证开了个股票账户,把钱扔进去打滚。
颜炳强和杨凤兰看她做事这么有章程,没有孤注一掷,给自己做好了保障,便默认了她炒股的行为。没说任何扫兴的话。甚至还给她添了点本钱。之前几年,他们俩也攒了一些。就算没有奖金,元初上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他们也出得起。
等到元初启程去京大报到,她账户里的钱已经足够她在京城付个首付买房了。
颜炳强和杨凤兰原本没打算跟她一起去京城,他们来县城陪读,是为了给孩子提供好的后勤保障,是为了让她能够吃得好、睡得好,无后顾之忧的把高中三年熬过去,考上个好一点的大学,那他们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在他们看来,考上了大学,以后的人生就算有了着落,怎么着都能找份正式工作,能挣钱养活自己了。
他们从来没想过再跟着孩子去上大学。
而且,她是去京城哎,他们去了那里,肯定就跟两个土包子一样,根本适应不了那边的生活。
元初跟他们说:“京城包容性很高,那是全国的首都,是全国人民都能去的地方。你们就跟我一起去嘛,不然我隔三差五的就回来看你们。”
最后一句算是威胁。颜炳强和杨凤兰担心她真的会这么做,那样会影响她的学业,只好妥协跟她一起去去。
三个人提前了好几天去的。到了那儿先住进了学校的招待所,就在学校里面,干净卫生,价格还可以,而且安全。
住下来之后,元初先找中介看房,她选中了学校附近的一个小区,买了个小三居。
这时候房价不是太高,学区房的价格也不是太离谱,而且还没有限购,买房还是不太难的。房子写了杨凤兰的名字。
这个三居室是二手房
第458章 二婚家庭里的炮灰女儿(22)-->>(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