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坤美眸闪过一丝丝狡黠,意味深长的问道。
李季看了她一眼,微笑道:“五成。”
“知道是五成把握,还让她去,不怕鸡飞蛋打?”吴玉坤轻笑道。
“有些事总是要赌一把的。”李季这次确实是在赌,他赌吴玉梅一定会干掉陈恭澎。
“如果赌输了?”吴玉坤红唇紧抿,她觉得李季这次有些冒险,毕竟吴忆梅才刚加入他们,其次,陈恭澎曾是吴忆梅的教官兼上峰,她担心吴忆梅会下不了手。
“如果赌输了,那就重新洗牌。”李季淡淡笑道。
“如果重新洗牌,无异于伤筋动骨。”吴玉坤轻声道。
“不至于。”
李季微微摇了摇头,只是重新洗牌而已,不至于让行动科伤筋动骨,毕竟整个行动科都是他的人,只有吴忆梅暂时不是。
“希望如你所说。”
吴玉坤说完之后,略微沉吟片刻,声音带着一缕忧愁:“其实,我也不想他死,毕竟他是真心抗日的。”
“自古以来,派系斗争,只有你死我活,他若不当戴某人的马前卒,我也不会这么做。”
“可他不仅充当戴某人的马前卒,还出卖了报喜鸟,这是不可原谅的。”
李季对陈恭澎最大的失望,便是他出卖了报喜鸟。
要知道,报喜鸟是他手里最重要的一张牌,甚至,他有诞生过通过报喜鸟这张牌,逐渐掌控上海工商界。
可这一切,都让陈恭澎的出卖化为泡影。
甚至,报喜鸟现在不得不藏在租界,再也不能正大光明的出现在上流社会。
闻言。
吴玉坤沉默不语。
她知道李季说的有道理,自古以来,派系斗争最是残酷无情。
陈恭澎既然趟了这滩浑水,其恶果也得他自食。
接着,李季话音一转,开始说起上海站的事,比如,他让吴玉坤在租界内在准备几个安全屋,在临江的地方,找几座废弃仓库等等,用来不备之需。
说完正事之后。
他主动抱着吴玉坤,两人卿卿我我一番。
随后,他从德盛洋行出来,往前走了一段路,拦了一辆黄包车去码头。
来到码头。
他步行前往青训班的驻地仓库。
他走了大概二十多分钟,来到青训班驻地的仓库门口。
仓库门前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
若不是门口放着废弃燃油桶,他都以为自己来错地方了。
“别动。”
突然,从后面窜出一名男子,冷声喝道。
“是我。”
李季早知道身后有暗岗。
“你是谁!”
男子慢慢往前凑。
“老杨的朋友,上次刚来过。”李季苦笑道。
男子凑近看了一眼,因为夜色太黑,看不清具体面容,但对方既然能说出老杨,肯定是对青训班有所了解。
“你最近来过?”
“来过一次,还是老杨亲自出来接的。”李季道。
“哦,想起来了,是有这么一回事。”男子问道:“你这么晚过来?”
“找老杨有事。”李季道。
“稍等一下。”男子转身去敲仓库门,还不忘警告李季:“你可别乱动,周围不止一把枪瞄着你。”
闻言。
李季有些哭笑不得。
身为青训班的主任,这帮王八犊子是真不拿他当主任。
当然,他对这些旁枝末节也不在意。
一小会儿后,老杨拿着手电筒出来,往李季身上照了照,遂关掉手电筒,埋怨道:“你怎么这么晚过来了。”
“有事。”
“里面说。”
老杨把李季带进仓库。
来到他的简易办公室。
他亲自动手,给李季倒了一杯水:“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没出事。”
李季淡淡一笑:“我来找你,是让你挑两名学习优异的女学员,尤其是擅长报务方面的。”
“怎么?你缺报务员?”老杨问道。
“上海站电讯科急缺报务员。”李季道。
“这个好办,青训班第二期学员受训已有三个多月,其中不乏报务方面出色的女学员。”
“我让幽灵过来一趟,她是无线电教官,对报务方面出色的女学员,了解颇多。”
老杨转身从办公室出去,把幽灵给找来。
幽灵从办公室进来,扫了李季一眼,拉过椅子坐下。
“陈教官,你给推荐两名无线电课程出色的女学员。”老杨道。
“何静。”
“宁舒蓉。”
幽灵考虑了一下,缓缓报出两个名字。
接着,她简单介绍了一下两人的背景,以及她们在无线电方面的成就。
“不错,就她们俩了。”李季听了幽灵的介绍,直接拍板。
旋即,他朝老杨吩咐道:“你去通知她们,换上便装,带上行李,一会儿跟我走。”
“这么急?”老杨有些懵,这也太急了。
“电讯科急缺人手,再者,电讯科的科长是报喜鸟,她也可以教她们情报方面的知识。”李季道。
“我去通知她们。”
幽灵站起身,朝着李季点了下头,转身离开。
“第二期学员再有个把月,也能毕业了。”老杨深叹一口气,他在这座仓库几个月,培训了两批优秀学员,是他最引以为豪的事情。
要知道,青训班第一批和第二批学员,可都是他手把手教出来的。
“如今正是用人之际,他们毕业之后,马上就能进入情报战线。”李季道。
“其实我一点儿都不希望他们毕业,因为他们毕业之后,所经历的苦难,要比我们多得多。”老杨也是有感而发,特工这行当,听上去神神秘秘,其实经常走在死亡线上,稍不留神,便是脑袋搬家。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如今抗战打的如火如荼,我们这些人身在沦陷区,当为抗战尽一份力。”李季道。
“对了,前线战况如何?我看报纸上说,日军很快就要占领武汉,是真的吗?”老杨问道。
“是真的。”
李季微微点了下头:“武汉会战已进入尾声,虽然这场会战,国军输了,但也极大的消耗了日军的兵力和物资。”
深秋的夜像一块浸了墨的绒布,将法租界与日占区的边界线晕染得模糊不清。
静安寺附近的这条僻静马路,梧桐叶在夜风里打着旋儿落下,铺在高档花园洋房的青砖院墙上,掩去了墙内暗藏的杀机。
这座洋房是日伪
第744章 任何事要付出代价-->>(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