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你法子多。”
饭后午睡,赵小雨抱着孩子进了内室。
“萧雷,你说大伯是不是想去他们府城念书?”
“有可能,不过他们今天听完后估计会打消念头,就算去也不会两人都去,没考上童生那个绝对去不了府城。”
“嗯,大伯一年抄书其实也能挣不少钱,如果咬咬牙,只供一个说不定能供的起,选差点的书院就好了。”
“差点的书院也能把他们家掏空,全家不吃不用供一个,其实很难,毕竟他连秀才都不是。
秀才到举人听着只差一层,难度差距好几个层次,谁知道要念多少年。”
“你说的也是,一般家庭还是别太多想法比较好,寒门出贵子是不假,可多少年才能出这么个天才。”
萧雷认同,不说别的,那些个书本都要不少钱。
吃饭的时候他粗粗算过,第一年光书他就买了一百多两银子,这些还仅仅只是敲门砖。
王氏到家后将饺子全部收拾到厨房。
“家里人咋了?怎么感觉都哭丧个脸,饺子不好吃?”
“当家的,我跟你说件事,很重要的事。”
“啥?”
王氏脸上也是愁绪,“我们怕是供养不起老大了。刚才娘家里我问了萧雷他念书一年需要多少束脩,你知道他咋说的吗?”
“多少?二十两还是三十两?听说他在府城最好书院,束脩自然会贵一些。我们到时候选二层书院就好。”
“不是,”王氏眼眶泛红,她心里清楚,自己家大儿子怕是科举也无望了,这些年全白忙活了。
“他说他一个月十两银子束脩,府城书院按月收银子。”
“这么多?其他书院呢?”
“不知道,他也不知道,只是他念的是全府城最好也是最贵的,听说普通人不招,只要成绩好的。”
赵大文理解,好书院不止贵要求还高,一分价钱一分货嘛。
萧雷的书院如果他能进去,早就成举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