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人常服的朱棡,此刻正凝神看着手中的军报。
朱元璋诸子之中,以晋王朱棡的样貌最为雄壮俊美,模样最像其父。
“三月了,胡人不会再来!也到了咱们种地的时候了。”
朱棡放下手中的军报,对边上的文书说道,“命傅友德,王弼率各军回营,违令者斩!”
而后,他又眯着眼道,“让各卫把今年屯田的数量一五一十的报上来,有隐瞒者,斩!再给兵部督军府户部发行文,今年晋藩的军需比往年要多三成。”
一番话掷地有声,简言意骇。
要说朱棡,其实在历史上留下的记录并不多,甚至都不如朱元璋其他那些不成器的儿子们。
按照明实录记载,身为大明九大塞之一,他不但在封国毫无建树,甚至在军事上,也是一塌糊涂。
就在洪武二十三年,李景隆尚在别苑之中,为母亲毕氏服丧之时。
北元丞相咬住,太尉乃儿不花意图犯边。朱元璋下旨,晋王朱棡燕王朱棣率军出塞征讨。
结果在明实录,明太宗实录当中,晋王朱棡被描述成不但畏敌如虎,而且还与朱棣争功。
明太宗实录记载,晋王朱棡怯敌不前,是朱棣率军深入扫平了沙漠。战后,又是太子朱标偏袒晋王,才使得朱元璋没有怪罪朱棡。
但是在东瀛国家档案馆,国立公文书馆记录的蜀王朱椿亲自所说的与晋府书中,却有别样的记载。
“昨闻吾兄钦承父皇威命,北讨遗孽......近得书,知大军于四月初十日至孥温海子驻扎,伪官太尉乃尔不花、丞相、知院等相率归款,闻之不胜喜悦,夫不战而屈人兵,虽父皇高策之所致,亦吾兄慰抚之有方也。”
这封信件中可以看出,此战最大的功劳不是朱棣,恰恰是.....后来因为某种原因,生平记录被人抹去不少的晋王朱棡。
至于为何抹去?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微臣曹泰...”
“行了,旨意呢?”
不等曹泰行礼完毕,坐着的朱棡就开口道,“拿来..”
“皇上没有旨意,只有口谕!”
曹泰正色道,“您这边...动手!”
闻言,朱棡的瞳孔猛的一缩。
“本次奉旨练兵,震慑了胡人,三军有功!”
朱棡不假思索,直接对文书开口道,“传令军中各卫指挥使以上将校,前来太原受赏.....”
“傅友德王弼,不必回来,陈兵大同。”
“冯胜带另一部兵马,于东胜卫驻扎,要儿郎们好好歇歇。”
他刚才下的命令,直接被他推翻。
“怀远侯曹兴,普定侯陈恒,快马赶赴太原,有军情要务。”
“徽先伯桑敬,东莞伯何荣,赶赴云川卫慰问军马。”
“镇西卫指挥使葛全,本月十三之前,来太原问询军务!”
“指挥使陶春十七日之前必到。”
“都司衙门孙指挥回京述职....”
第一百四十九章 血流(2)-->>(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