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行吧,你问吧。”
    眼见事已至此,魏叔玉也只好硬着头皮上了。
    “算你小子识相!”李世民轻笑一声。
    “眼下关中缺粮,不如就以此为题,如何?”
    “关中缺粮?”
    听到这句话,魏叔玉顿时狐疑起来。
    他前脚刚在学校回答了这个问题,怎么这会又被人问起。
    他暗暗打量着眼前的男人,心中嘀咕道:
    “莫非这是宫里的人?”
    所以他回答问题时,不由变得小心翼翼起来。
    “解决关中缺粮的问题,不难,大不了去洛阳取食便是了。”
    “嘶……”
    闻言,李世民心中不由一惊。
    原本,他对这少年并不抱有期待。
    提出这个问题,也只是想让他知难而退,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好去安分读书。
    可不曾想到,这少年竟然一语中的,直接答了上来。
    难道此子真有些过人之处?
    然而,还没等李世民来得及反应,就见魏叔玉继续说道:
    “其实吧,去洛阳那边取食,也并非长久之计,若是真想彻底根治,就应该广开漕运才是。”
    当时在弘文馆的时候,魏叔玉并没有多想。
    这会儿回想起来,历史上,关中缺粮的问题好像持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直到唐玄宗时期,才得到彻底的解决。
    当时有人,提出了可以分段水陆短途运输粮食的思路。
    具体做法是,把江淮一带的粮食先运到河阴仓,再转至含嘉仓,最后经太原仓运往长安。
    后来,在此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改进。
    那时,光是一年通过水路运输到长安的粮食,就有二百五十万石。
    自此之后,再无移都就食的尴尬景象了。
    魏叔玉侃侃而谈,根据后世的记忆,将整个建造过程说了出来。
    一时间,李世民彻底震惊了。
    “你……你说的可是真的!?”
    李世民心中狂喜,嘴角都快压不住了。
    此时,他恨不得立马回宫,去验查此事。
    若这方案真的可行,那可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啊!
    谁能想到,折磨了他无数个日夜的难题,居然就这样轻轻松松的解决了!
    李世民强压着内心的激动,看着眼前的少年,一下子顺眼了起来。
    “你是谁家的孩子?你如何知晓这些的?”
    在他看来,这少年年纪轻轻,便有如此见识,背后定然有高人教导。
    眼下,正是大唐求贤若渴的时候,若是能将少年背后之人招入朝中,为国效力,岂不是如虎添翼。
    顷刻间,李世民有了惜才之心。
    “你管我是谁家的,问题已经给你答上来了,拜拜了,您呐……”
    魏叔玉懒得管对方的心思,只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赶紧开溜。
    “慢着!”
    眼见对方要走,李世民一下子着急起来。
    他思前想后,最后将目光停在了魏叔玉手中的包袱上,一咬牙,沉声道:
    “你要是回答我的问题,我便帮你将这东西卖到宫里去,如何?”
    
第十八章 老秦?-->>(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