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林火旺的深深敬畏。
分明是同样的信息,老板却能从截然不同的角度,看到那条隐藏的唯一的通往胜利的路径!这眼光,这格局……
就在林火旺与高乔浩敲定破局之策的时候,在TVB这边新闻的推波助澜之下,“小林天望收购丽的电视遭英伦总部强硬拒绝”的消息,也是在港岛一石激起了千层浪。
上到商业大亨,下到普通港岛市民,都知道了这位一直乘风破浪的小林旋风,遇到了在港岛的第一个滑铁卢。
尤其是到了次日清晨,几乎全港除了《亚洲日报》外的所有主流报纸,都将这则新闻给放在了头版头条,还都纷纷给配上了夺人眼球的标题来。
《东方日报》标题辛辣,明显就是在故意的落井下石,“暴发户踢铁板!小林天望欲吞‘丽的’遭英资无情掌掴!”
内文中更是极尽嘲讽之能事:“挟新胜置地之余威,小林君未免太过飘飘然!真以为港岛英资产业可随意予取予求乎?丽的电视乃英伦心脏所系,岂容黄口小儿染指?
此等不自量力之举,徒增笑柄,实乃将脸凑上请人掌掴也!奉劝小林君,脚踏实地,莫再痴心妄想非分之财!”
报摊前,看到《东方日报》这则报道的一个码头工人,也是嗤笑着对同伴说道:“看见没有?有钱了不起啊?人家鬼佬说不卖就不卖!那个东瀛仔,真的以为买了个置地就全世界都得让着他啊?真是自己找死!”
《星岛日报》则用相对“含蓄”分析标题:“小林氏锋芒太露,英资坚壁清野!收购丽的无功而返,暴露其资本扩张边界。”
文章同样隐含贬义,暗示小林天望过于急切和强硬,已引起英资的全面警惕和反制。
当然,这些报纸一个个都是挑事精,《星岛日报》这篇文章很显然就是要一边打击小林天望的声望,一边在挑拨他和英资甚至是港府的关系。
中环某高档茶餐厅,几位穿着西装的金融白领边吃早餐边看报。
“啧,这小林天望还是太年轻气盛了。置地那单赢得太漂亮,有点膨胀了。”
“是啊,丽的电视哪是那么容易吃的?那是英资的脸面之一。刚打了人家一巴掌,转头就想再拿人家另一个宝贝,怎么可能?我觉得就算是丽视英国总部愿意,港府也会拒绝的。”
“看来英资也是铁了心要给他点颜色看看了,以后小林天望在港岛做生意,怕是阻力更大了。”
《明报》的头版标题则是较为中性:“小林氏收购丽的一案告吹,英资传媒壁垒森严。”
文章着重分析了丽的电视母公司对于港岛资产的态度以及TVB、丽的、佳视三足鼎立的现状,最后笔锋一转:“纵观港岛电视业格局,TVB根基深厚,已呈一超多强之势。
丽的抱残守缺,不思进取,市场份额持续萎缩。若继续故步自封,拒绝改变或引入新鲜血液,恐非长久之计。至于佳艺电视,虽有林氏重资投入,然大股东雄心虽炽,奈何股东掣肘,内耗严重,前路亦难言光明。
小林氏此番受挫,或可考虑另辟蹊径,如转向潜力尚存却同样荆棘满途的佳视?然林秀峰先生正欲借此平台一展传媒宏图,此刻出让掌控权,可能性微乎其微。”
这些报纸还算是相当的正向,一些花边小报标题就更是离谱的没边了。
尤其是将小林天望、霍震挺、柳茹梦和朱玲玲之间的四角虐恋,杜撰得那叫一个活灵活现和无比荒诞。
但是还偏偏销量非常之好,港岛底层市民,可不就好这一口么?不然也养不活几百家的花边报刊了。
而在港督府的书房内,麦理浩爵士放下手中的《明报》,嘴角却是噙着一丝玩味的笑容。
他对旁边的夫人邓丽娉道:“看到了吗?媒体的反应比我想象的还要热烈。这盆冷水泼得好,正好给这位炙手可热的小林生降降温。
让他明白,港岛的水,比他想象的要深得多。港岛的天,还是我们英国人的。
他既然想要为我们做事,也拿了我们的好处,就得给我规矩一点。”
麦理浩夫人也是优雅地点了点头,说道:“确实。我们英资的反击虽然无声,但很有效。这同样也会让许多人看清一些东西。
英国本土那边,马上就要和大陆进行一系列的谈判了,主要就是事关港岛的归属问题。亲爱的,这段时间你可得把控好港岛的大局,我们英国人的面子,不能再丢了。”
对于这一点,港督麦理浩也是相当的认同。只不过他要推行居者有其屋的计划,这其中就不得不有诸多地方要仰仗小林天望了。
可以说自从小林天望收购了置地之后,又将居者有其屋的计划提出来,获得港督府的认可后,他就已经算和和麦理浩绑在了一条绳子上。
现在两人可以说是在蜜月期,港督麦理浩是不会轻易的拂了小林天望的面子的。
而在深水埗的某栋唐楼里,一位刚下夜班回来的面粉厂女工看着《东方日报》上夸张的标题和挖苦的文字。
她笑了笑,又撇撇嘴对丈夫说道:“这些有钱人整天争来斗去的,跟我们有什么关系。不过这个后生仔也是有够犀利啦,敢同鬼佬斗。”
丈夫吸着劣质香烟,却是瓮声不屑道:“犀利有什么用?还不是一样吃瘪!有钱都买不到丽的电视,这才证明鬼佬在港岛的权势啊!”
而在这一片喧嚣之中,唯有《亚洲日报》显得异常的沉默。它的头版头条是一则关于东南亚某国经济政策调整引发社会动荡的长篇深度报道。
冷静而客观,仿佛港岛这场围绕小林生收购失利的风暴与它毫无关联。
但《亚洲日报》这种刻意的缄默,反而在众多媒体的鼓噪中,让人觉得是小林天望黔驴技穷,连用《亚洲日报》发声都不敢了。
如此一来,让诸多报社的编辑和主笔们更是想要乘胜追击,痛打落水狗了。
《大公报》等左派报纸,这一次则是旗帜鲜明地站在了小林天望这一边:“收购受阻,非战之罪!丽的电视英伦总部傲慢短视,坐失良机!”
社论更是直指核心:“港岛自诩自由港,言论自由市场繁荣。然在电视广播领域,却实行严格的牌照管制,仅三家电视台垄断市场,扼杀竞争与创新!
此番小林先生收购受挫,再次暴露此制度之弊端。港府若真信奉自由竞争,何不开放第四张、第五张电视牌照?
让更多有识之士、有实力之资本参与其中,方能真正促进港岛传媒事业百花齐放,而非如今死水一潭、强者恒强之局面!”
左派工会的办公室里,几位负责人看着《大公报》的社论纷纷点头:“讲得在理!就是牌照卡得太死!凭什么只许三家?分明是英资怕竞争!”
“小林先生这次虽然没成功,但至少让更多人看清了英资的霸道和港府政策的僵化。”
很显然,在之前接受了林火旺的一些改进的建议之后,像大公报这样的左派报纸,上面的新闻和发表的观点也不再怀柔,经常会像这样逮着一些热点的事件,就开始攻击起港英政府又当又立双标的诸如言论和人权制度。
而且不得不说,这样做的效果是相当好的,那一些香港的民众们,也因此进行了对港府的批判与反思。
而不是一味的随着主流媒体报纸上的说法人云亦云,被港英政府宣传的喉舌给蒙蔽了。
另一边,就在港岛舆论场因为小林天望的“吃瘪”而沸反盈天之时,刚刚获得香港小姐季军的吕瑞容,却独自待在她家那间位于旺角旧唐楼的小房间里,满脸的愁容,不知道如何是好。
面前小小的书桌上,铺满了弟弟吕瑞明刚买回来的各种报纸,每一份的头版几乎都是那个让她熟悉又心动的名字——“小林天望”,以及围绕这个名字的嘲讽、分析或辩护。
这一切都好像是做梦一样,在一个月之前,她压根不敢想象像小林天望这样,这港岛名人大亨,自己竟然会和他扯上关系,还是如此亲密的关系。
所以现在只要有小林天望出现的报纸和报道,吕瑞容都忍不住买下来细细的看,看这一切有关于他的消息。
只不过,这些报纸上描绘的是商界的惊涛骇浪,而她自己的心湖,却被另一股不同的情绪和力量疯狂搅动着。
她反复看着那些描述小林天望意图收购电视台,为柳茹梦出头的报道,心中五味杂陈。
羡慕、酸涩、担忧……更多的是一种强烈的危机感和无措。
小林生为了柳茹梦,可以如此不计代价,甚至不惜去碰英资最敏感的传媒领域。
小林生的这份专注和投入,让她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压力。
而自己和柳茹梦之间的差距,此刻更是被这些报道无限放大。
“阿容!电话!TVB打来的!催你去签约啊!好紧要!快去听!”
楼下街口杂货铺老板阿伯的大嗓门,带着浓重的乡音,穿透薄薄的门板,像一道惊雷炸响在吕瑞容耳边。
她浑身猛地一颤,脸色瞬间变得苍白。
该来的,终究躲不过!
她急忙拉开房门,对着正在客厅看报纸的弟弟吕瑞明急声道:“阿明
第一卷 第494章 开弓没有回头箭-->>(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