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卷 第356章 港岛的报业变天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茶楼里一下子炸开了锅,原本聊股票或者家长里短的声音,立刻被对这些报道的热烈讨论和震惊盖过了。

    “哗!太厉害了!银行和地产商真能只手遮天?”

    “肯定有内幕啊!没人帮忙怎么可能这么大势力!”

    “以前报纸哪敢这么写?就不怕汇丰发律师信封口?”

    各种猜测、气愤、惊叹声混在一起。很多人手里的报纸被同伴好奇地抽走翻看,有的起身问邻座:

    “麻烦,你那份《商报》看完借我看看?”

    更心急的食客直接招手叫伙计:“伙计!伙计!快!再买一份《文汇报》,多少钱都要!”

    这样的景象,在铜锣湾市集口、深水埗鸭寮街、油麻地庙街,在九龙旺角女人街……几乎每个报摊集中的街角巷尾同时出现!

    《大公报》《文汇报》《香港商报》,这几份以前或许只在特定圈子里流传的左派报纸,今天竟然成了千万香港人早上最先谈论、必须第一时间看到的资讯。

    才一个多小时,一股汹涌的阅读和讨论热潮,就从街头巷尾的报摊蔓延到办公室、写字楼、巴士电车,迅速传遍了整座城市!

    《大公报》报社大楼里,清晨的宁静早就被此起彼伏的急促电话铃声打破了。

    “喂!编辑部吗?我是北角益兴制衣厂的工会代表!贵报这期头版报道写得实在太好了!太真实了!句句说到我们工友心坎里!我们厂几百名工友都在传着看!感谢你们替我们底层工人说话啊!”

    “喂?是大公报吗?我要订阅!对,从这期开始订!今天的我已经买到了,你们做得太棒了!以后继续追!”

    “请问今天的报纸还有剩吗?我是港大学生会代表,我们想大量采购一批,组织同学讨论社会议题……”

    社会民生组的主编几乎被围了起来,手里捏着一份油墨还没干透的零售点销量预估报告,声音激动得有些沙哑:

    “爆了!彻底爆了!中环、湾仔、旺角几个核心零售点报来的初步消息,七点开卖不到一个小时,零售量比昨天同一时间……暴涨了近三倍!三倍啊!

    编辑部电话全被打爆了,都在问哪里还有报纸卖!印刷厂的加印申请我已经批了,马上开足马力!”

    整个编辑部像打了强心针,所有编辑、记者脸上都透着难以置信的激动,巨大的成功感和使命感驱散了连日奔波的疲惫。

    这份突如其来的影响力和销量奇迹,远远超出了他们最乐观的预估!

    谁能想到,只是采纳了上面最新提出的“要深入草根,直击民生痛点,大胆发声”的建议,第一炮就打得这么响!

    与此同时,《文汇报》深度调查部的办公室里,也是一片欢腾,只是多了几分心有余悸的庆幸。

    负责九龙城寨系列报道的首席记者老张,摘下被汗水浸湿的帽子,一边用毛巾擦额头的汗珠,一边对身边的人感叹:

    “乖乖,这效果……石破天惊啊!早上派到各区的兄弟陆续回报,油尖旺、深水埗,特别是九龙城附近的报摊,几乎快卖断货了!

    读者简直像追连续剧一样,围着报摊问我们下一期什么时候出!”

    旁边的编辑笑着补充:“老总听到消息,激动得差点从楼梯上摔下来,他老人家说‘有点怕’,但笑容就没停过!

    指示我们按原定计划继续深入,首先要更加注意安全!还有,广告部刚刚打内线过来,说已经有几家大广告商主动打电话,问今天的版面还有没有加登广告的位置,出价还很可观呢!”

    老张听得目瞪口呆,手里的毛

第一卷 第356章 港岛的报业变天了-->>(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