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45章 收购嘀嘀单车!别说一千亩,就是一万亩我也能搞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走进了办公室。

    “程总!请坐!”

    马立云在看到程维后,起身走到门口,拉着程维来到会客区坐下。

    季刚看在眼里,悄悄朝马立云的秘书递了个眼神。

    秘书秒懂他的意思,转身就去泡茶了。

    程维见状,暗爽不已。

    搁三年前,自己哪有这个待遇啊!

    马立云亲自给程维递过一杯刚泡好的西湖龙井,开门见山地说:“阿狸要用嘀嘀单车补全O2O的生态链,开个价吧。”

    程维闻言一愣,他没想到,马立云竟会如此直接。

    他故意装作思考的样子,片刻后报出价格:“15亿美币。”

    “嘀嘀单车的市场投放量仅有300万辆,单日营收不足千万,一年下来也就30亿的盘子,利润率我按10%算,也就3个亿,你觉得15亿美币的报价合理吗?”

    马立云笑着反问。

    程维没接话,只是转头看向身边的助理。

    助理立刻从包里掏出一份文件,里面是嘀嘀单车的核心财务数据。

    程维则顺手递到了马立云面前。

    马立云接过文件,翻到用户数据那一页时,不禁嗤笑一声道:“1.6亿月活里,有8000万沉睡用户,连续三个月没打开过APP的,也好意思算进核心资产里?”

    “马总,沉睡用户也是用户,只要阿狸把嘀嘀和桃点点、夭猫的账号体系打通,发几张骑行优惠券,这些用户很容易被激活。”

    程维丝毫不慌,极为冷静地回答道。

    程维摸准了阿狸对嘀嘀单车的迫切需求,自然不会轻易松口。

    不过近一年来,他也看清了一个问题:嘀嘀单车的业务模式太单一,盈利水平一直很差。

    说白了,就是赚不到钱。

    关键在于嘀嘀单车没有生态协同,哪怕每天有几千万的日活流量,也只能靠骑行费、广告费赚点小钱,没有其他额外收益。

    可阿狸不同!

    只要拿下嘀嘀单车,阿狸不仅能获得源源不断的线下流量,还能顺势打通自己的生态链。

    “15亿美币绝无可能,阿狸最多出10亿美币。”马立云回道。

    谈生意嘛,不就是“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很正常。

    ……

    ……

    两天后,即11月15日,澎湃新闻爆出消息:嘀嘀单车已与阿狸正式签订收购合同,程维借此成功套现70亿元,成了共享单车赛道里赚钱最多的人。

    OFO单车虽是市场龙头,但主营业务利润并不高。

    反倒是旗下的自行车整车销售业务,获利更多。

    消息一出,整个共享单车行业都炸了锅。

    但让外界意外的是,程维并没有顺势回到阿狸,为老东家做事,而是悄悄成立了一家投资公司,显然是认为自己捕捉风口的能力更强,要发挥自身优势。

    当然,这也是大多数人实现财务自由后,会选的主流路子。

    毕竟打工是为了挣钱,挣钱是为了好好享受。

    现在这些都有了,谁还愿意在公司给人当孙子啊。

    对此,陈延森也没太在意。

    因为快递和外卖行业急剧膨胀的员工和人道薪火数量,已经让他对共享单车的兴趣骤减。

    第二天,橙子农牧科技对外宣布,将在琴岛即墨打造一座1020亩的蔬菜种植基地,同时开始大量招募普通菜农。

    招聘要求很简单,不看学历,只要肯吃苦、愿意学习先进种植技术就行。

    待遇方面也很明确:底薪3300元,缴纳五险一金,另外还有租房补贴、交通补贴、饭补,季度奖金也会正常发放。

    消息一出,有人忍不住疑惑:“这也太离谱了!蔬菜一斤才卖几块钱,橙子农牧科技这么搞真能赚到钱吗?”

    旁边立马有人接话:“你可别忘了!森联资本旗下有拼呗、筷跑、橙子超市,还有云速快递,完全能做到产地直发,把中间商赚的利润让给菜农,他们自己靠产业链整合,多半亏不了。”

    远在春申的唐立新得知后,立即给陈延森打去电话。

    “陈先生,春申可是农业大县!别说1000亩,就是一万亩地,我也能帮你搞定。”

    唐立新眼巴巴地说道。

    “一万亩?真的行?”

    陈延森语气平淡地反问道。

    “陈先生是认真的?”

    唐立新追问道。

    “橙子农牧科技在虚城建了养猪场,在江浙建了养鸡场,在琴岛建了果蔬种植基地,但其实我更想弄个民营农场。”

    陈延森缓缓说道。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