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算下来,怎么着也得两万两打底。
赵安点了点头,据他所知清朝的安徽会馆实际直到同治年间方由李鸿章为首的淮系集团修建,大概修了不到十万两。
现在物价比同治年间肯定要便宜,两万两打底符合市场价情,钱文的报价水份不大。
但两万两的数目也不小,过去安徽历任主官之所以没舍得升级试馆,原因就在这里。
因为需求不同。
李鸿章的淮系集团是要将安徽会馆变成淮系的政治联谊和信息情报中心,眼下可没什么淮系,安徽历任巡抚、布政使都是没有在地方形成利益集团的“流官”,自然没有修会馆的必要。
世上几个人能做到前人种树,后人乘荫呢。
有需求才有供给,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年后藩库会给你拨两万五千两用于扩建。”
赵安给出明确升级的意思,且还多给五千两,这让钱主事心中一喜,然而赵安话锋一转,又道:“光是馆舍华丽还不够,要知道会馆会馆重在会字。往后,你要多费心,不仅要让本省的官员士绅乐意来,更要敞开大门多接待他省的官员,哪怕是低品级的也要以礼相待。此外,各省会馆那些主事的你要多走动,把他们变成你的朋友。”
这番话听的钱主事莫名其妙。
“不止是官面上的人,京里这地方水浑得很,三教九流各有门道。那些王爷、贝勒府上的管事、得力的奴才,宫里有头有脸的太监,他们的门路往往比正经官员更通幽。你要与这些人拉近关系,吃酒听戏,该花的钱不要省,省里会给你报账。”
说到这,赵安稍顿,看着似乎并不理解其意的钱主事,淡淡道:“你可知为何当官的都要雇请绍兴师爷做幕僚?还不是因为这些绍兴师爷都是同一个地方出来,彼此互相提携,互通声气,形成一个看不见却无处不在的小圈子么?
有了这个小圈子,当官的才能知道更多的事。没这个小圈子,很多要紧的事这当官的就不知.本官要你也搞个小圈子出来,明白?”
小圈子这个说法很新鲜,但一听就懂,钱主事明白了,眼前年轻的赵大人不仅是要他管好安徽会馆,更是要他利用安徽会馆于京师构建一个上至朝廷重臣、下到三教九流的情报网。
一般这种事可都是官员的心腹家人才能为的,如坐京的、坐省的。
自己一个外人却被委以如此重任,把个钱文激动的小心肝直跳。
赵安确实要用钱文,莫看这家伙把试馆搞成三产服务点,看着就是个为挣钱不要脸面的皮条客,可历史告诉他,优秀的政治掮客都是从皮条客做起的。
灵活,不要脸,是干这行的硬件素质。
自己手头暂时没有这方面人材,此人又在京里干了十几年,正好拿来一用。
不合格拿掉就是。
要想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喂草。
“钱文,你是吏员出身,按部就班想转成朝廷命官难如登天,不过你若能把本官的交托之事办好,本官年后便可行文兵部
第15章 两江易主-->>(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