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是想赶紧取到钱,生怕再生什么枝节。
反应过来的吴大使赶紧接过纸条恭声道:“大人,您先请坐!”
另有懂规矩的工作人员过来给学政大人看茶。
吴大使虽是管库,但具体业务是由一位在藩司衙门干了三十年的老司账经手,手一招老司账便过来双手接过条子仔细端详起来,起初面色如常,但看着看着眉头却慢慢拧了起来。
“怎么?”
吴大使压低声音询问老司账。
老司账却是看向端起茶碗准备解渴的学政大人,有点不好意思道:“大人稍候,容小的对一下。”
对一下,指鉴定条子笔迹及上面印章真假,两者无误后方能“兑付”。
这也是规定流程,不能少的。
故而哪怕再急,学政大人也只能安心候着。
不是刻意刁难,乾隆十五年河南有个小吏便刻意模仿布政使字迹,又私下仿刻了藩台大印,结果成功从藩库提取七万余两白银。
老司账这边示意屋内的同事取来《藩库支取条例汇编》和“册宝符档”便开始逐条比对起来。
只是原本一两人的比对,渐渐却是变成几个人在那比对,且还嘀嘀咕咕什么,这让端着茶碗的学政大人隐隐不安起来。
时间一点点过去,老司账仍是在与同事们低声交换着意见,吴大使觉的奇怪也凑了过来,结果听了几句后神情一下严肃起来,彼此压低声音交流几句后,终是硬着头皮来到心头打鼓的学政大人面前,语气十分恭敬道:“大人拿来的条子笔迹和印鉴经比对,确系藩台大人亲笔无疑。”
呼!
听了这话,悬着心的学政大人胸口大石瞬间下落,可刚落到一半才到肚脐眼时,吴大使话锋一转一脸为难道:“不过这条子的格式与规制不合,按《藩库条例》第三章第五条,凡支取库银五千两以上者须使用藩司特制专用笺,并有固定行文格式”
说话间,吴大使将条子往学政大人面前一放,指着条子道:“大人您看,这条子乃是普通纸张非藩司专用笺,且行文简略未标明款项具体用途、核销方式按《藩
第146章 大人,不合规啊-->>(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