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1章 跟不跟我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面。

    盐匪方面,目前肯定知道有大量绿营向凤阳地区集结,但由于赵安的保密工作做的极好,盐匪目前并不知这次安徽绿营的大集结就是冲他们来的。就算知道,估计也不会当回事,毕竟绿营在他们手中吃过几次败仗。

    出于迷惑盐匪目的,赵安又命凤阳同知安德顺派人去“谈判”,要求盐匪释放被扣押的百里云龙,这样凤阳方面可以与盐匪保持井水不犯河水的局面。

    为让这件事看着更真实,安德顺还私人写了封信给盐匪两位当家的,委婉表示你们扣的是署理巡抚的人,现在署理巡抚跟凤阳要人,搞的凤阳方面压力很大。

    翻译成白话就是省里跟市里要人,你们不把人交出来市里就很被动,我这个代理知府的工作也很难进行。

    送信的是一个基层小吏,种种线索表明这个小吏多半是盐匪在府城的眼线。

    对于消灭这帮盐匪,赵安充满信心。

    盐匪再悍勇也是帮亡命的盐贩子,不像起义军般有纲领,也没有什么野心,哪怕首领头目信了白莲教,其组织架构仍就是个“黑恶”势力,而赵安调动的是全省乃至省外资源的全方面打击,重拳之下,盐匪注定无力抗衡。

    这一点毋庸置疑。

    官场再烂,只要官员形成统一认知,态度坚决,动员的力量压也压死那帮盐贩子了。

    谢、杨非黄巢。

    剿匪首要在于情报。

    根据以往剿匪失败经验,赵安认为盐匪之所以能屡剿不绝,关键在于他们在地方上盘根错节的关系网。

    一些地方的保甲、衙役兵丁,甚至一些低级官吏或出于利益输送,或迫于威胁,或多或少成为盐匪的眼线。

    往往官兵未动,风声早已传到匪巢,再加上百姓对盐匪的同情,专项打击就很难奏效。

    深知这一点的赵安将“异地用人”发挥到极致,并严厉推行下去。

    即将甲县衙役、巡兵调到乙县,再乙县人手调到丙县,丙县调到丁县

    与这些武装衙役、巡兵一同调动

第141章 跟不跟我走!-->>(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