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0章 赵老师又要提刀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能通过席家和十三行接触,也从对外贸易中分一杯羹。

    如此寻思,看人席员外的眼神就更加亲和了。

    商务督办署的人说席员外这次在城东工商产业园投资二十万两白银,要建一个安庆最大的布匹、丝绸集散中心。

    如果建成,肯定会带动安徽本土的纺织业。

    赵安微微颔首,笑道:“安徽棉麻产量颇丰,唯缺技术与管理,员外若能带来江南先进技艺,与本地商人共同开辟江淮市场,本官对员外感激不尽!生意上的事,员外有什么不顺的可与我衙门商务督办署细谈,官府定给予方便不过员外没事也可以找本官,本官虽是个穷官,茶叶还是能招待得起的。”

    如此风趣之话自是引得众商人哄笑起来,气氛也瞬间轻松下来。

    接着是一位身材微胖的商人,此人姓潘名启忠,来自江宁,祖业是木材、漆器。

    “小人在江宁就听闻大人清名,又闻大人于安徽整饬吏治、发展工商,这次过来愿捐资五万两助官府修安庆至庐州府官道,并承揽沿途驿站、货栈建设。另外小人还打算出资十万两用于在安庆、芜湖构建两座码头,好让各地货船方便上下货。”

    听了潘启忠的话,赵安眼中精光一闪,此人眼光倒是毒辣,明白交通物流的重要性及其背后的巨大商机。

    “潘老板有眼光啊,所谓要想富先修路,只有道路通畅货殖方能自由流通,此事潘老板可与衙门工房接洽。”

    “老板”一词明末就有,如今于南方已经普遍,倒不是赵安把前世习惯拿来用了。

    督办署的人又介绍了几位商人,都是大商豪商,赵安一一应对,或鼓励,或允诺,或留有余地,将商人们的热情和对他本人的“好奇”引到安徽大发展这个蓝图中去。

    座谈会开了有两个时辰,宾主尽欢,虽然赵安没能满足一些商人私下见面的要求,但其表现出的重商态度以及“全心全意为商贾保驾护航”的态度,还是赢得了这些商人代表的认同。

    会议结束后,赵安便打算回后衙吃晚饭,结果凤阳府一封来信让他目光变得有些阴冷。

    信是从扬州奉命去接触盐匪的杨小栓发来的,说淮北那帮盐匪不肯接受招安,之前去招抚的百里云龙也被他们扣下了。

    如果不是杨小栓跑的快,多半也被盐匪扣下做为人质。

    看来,即使赵安再不情愿,也不得不对那帮盐匪采取铁腕手段了。

    不把盐匪们连根拔起,“中食盐”怎么能在淮北畅通无阻呢。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