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5章 红星速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罐头也叫美食?”

    自诩为美食博主的老李自然是看不上罐头的,集团就有自己的罐头厂,可他从来都不吃。

    “以哈雷和莱比锡为中心,与其周围的工业城镇构成全国最大的哈雷-莱比锡城市集聚区。”李学武继续介绍道:“易北河沿岸是农业基地,机械化和集约化程度非常高,是全国的粮仓,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3。”

    他在进大厅门的时候特别强调了一点,“那里肉乳用畜牧业更发达,李副主任会过去考察。”

    “食品工业吗?”白长民关注到了李学武刚刚那句话的重点,京城化工可也有食品工业分支的。

    不要觉得化工就是腐蚀和爆炸的代名词,化工跟食品工业息息相关。

    后世那些零食里,哪个能跟化工不沾关系?

    “联合农业理论。”李学武抿了抿嘴角,解释道:“这才是领导考察的重点。”

    “工业不发展,农业高度发达也没用。”

    朱小林的屁股真是坐的正,他身在工业体系,就要为工业讲话,不大看得起农业发展。

    李学武是不愿意跟他争辩的,看向白长民讲道:“如果你有兴趣,可以申请跟着去,也许不虚此行。”

    “我想想。”白长民很认真地点点头,解释道:“我理想中的第一站还是罗斯托克。”

    “也可以,你看着办。”

    李学武笑了笑,听他这么讲,看来是关注到了那座城市。

    “你的第一站打算去哪?”

    白长民受李学武的“点拨”之恩,关系倒是亲近了不少,这种问题直接就问了。

    “就是我刚刚介绍的,莱比锡地区。”

    李学武挑了挑眉毛,道:“那里有汽车工业,是我们的重点考察对象。”

    “也是。”白长民理所当然地点了点头,道:“农业发展和工业发展占了全德国三分之一的地区,一定更值得你们这样的大企业过去淘金。”

    “别说的这么矫情,谁不是大企业?”

    李学武点了点他,又对朱小林讲道:“朱主任,不宜妄自菲薄啊。”

    “哈哈哈——”

    朱小林自然是笑的开心,这一次能参团出访,哪个不是大企业,京城化工啊。

    “汽车工业,带带我们啊?”

    朱小林也是打蛇随棍上的主儿,见李学武招呼他,便打趣道:“咱们一起发财嘛。”

    “别说我没有准备,跟你们白吃白喝。”

    他指了指大门外讲道:“马路上跑的依发卡车完全可以引进回去,做一做文章嘛。”

    朱小林的想法是符合这个时代思维模式的,从国内优先发展卡车工业这一点就能看得出来。

    后世国内的卡车生产绝对是全球的头子,但相比轿车这一类的乘用车就拉胯了好多年,要不是在新能源赛道上实现了弯道超车,BBA还不会降价呢。

    马路上跑的小轿车再好看,能支援国家建设吗?

    现在国内最缺的不是小轿车,而是能支持生产和工业建设的大卡车。

    老朱瞄准了卡车,也许是真动了歪念头。

    他最羡慕红星钢铁集团的发家史,那红星钢铁集团是靠什么发家的?

    不懂的人会说是五金工业,其实老朱最清楚,给红星厂这趟列车踩油门的是汽车工业。

    就当初城里哪家单位没卖过报废车,哪家单位又没买过整备车,这钱就让红星厂赚海了。

    依靠这份原始积累才有了现在的钢城汽车工业。

    京城化工有家底,现在的供应链和生产线技术已经被钢汽摸索的很成熟了,为什么他们不能造汽车?

    从德国引进技术,从京城机械二厂买设备,从红星钢铁集团买管理,加入供应链体系。

    别问销售怎么办,真能把卡车生产出来,在国内就不缺市场。

    所以看似问的是玩笑话,实则蓄谋已久了。

    “呵呵——”李学武挑了挑眉毛,示意了老李的方向,告诉他问错人了。

    带不带他们玩,还得老李说了算。

    见朱小林看过来,老李神气地一扭脖子,带头走进了大厅。

    “嘿——他还神气上了!”

    朱小林笑着点了点前面的老李,同李学武讲道:“你们还真就别藏着掖着的,没用——”

    “我告诉你啊——”他凑过来笑着讲道:“不说一七厂,陕汽和川汽都瞄上了依发卡车。”

    “你们钢汽在乘用车领域算是新势力,可架不住人家才是专业的卡车生产厂家。”

    他比划了个大拇指,挑眉讲道:“不过钢汽要有京城化工这样的外援,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原来您是这么想的啊。”

    李学武了然地赞了一声,随后意味深长地问道:“那您知道他们盯上了哪家制造公司吗?”

    “依发啊,刚说啥来着。”

    朱小林理直气壮地强调道:“合着我刚说的你都没注意听啊?”

    “注意听了,我要没注意听,还真就闹笑话了。”李学武别过手在嘴边,“轻声”提醒他道:“依发其实不是一家汽车制造公司。”

    访问团3点15分从柏林墙回来,4点钟到达酒店,按照时间安排有半个小时的休整时间。

    朱小林和白长民却盯上了李学武,一路跟着他回到了房间。

    嗯,李学武的房间。

    其实来李学武这和去朱小林那都一样,就连老李那边李学武都信不过了。

    出去了两个多小时,谁敢说房间里没进来过人?

    “依发不是一家汽车制造公司?”

    “对,不是。”听着白长民惊讶地提问,李学武很确定地讲道:“你可以这样理解,依发代表着整个东德的一个联合性质的汽车制造公司联盟。”

    “如果还不能理解,那就想想咱们自己。”

    李学武脱掉了外面的大衣,解释道:“所有的卡车都都叫解放,所有的吉普车都得叫212。”

    “哦——”白长民懂了,皱眉问道:“这样不会乱吗?”

    “乱不了,因为他们的车少。”李学武笑着解释道:“一般一种车型不会超过三家工程生产的。”

    “朱主任在大街上看到的那种依发卡车,实际上是莱比锡的国营依发联营汽车厂生产的。”

    他给两人解释道:“车标上的IFA,是德语“Industrieverband Fahrzeugbau”的缩写,意为“汽车制造工业协会”,在德国简称为IFA。”

    “因为这里的经济体制同样为计划经济,才有了咱们熟悉又能理解的IFA。”

    李学武坐在了床上,换掉脚上的厚皮鞋,准备换上轻便的薄款皮鞋,因为晚上不用出去了。

    “作为东德汽车制造工业的代表,IFA的业务范围广泛,涵盖了从简单自行车到复杂重型载货汽车的全产品线。”

    他看向两人笑着讲道:“这就是计划经济的魅力,嗯哼?哈哈哈。”

    “我看见的那款卡车是什么型号的?”

    朱小林就是蓄谋已久了,否则也不会追着李学武问这个,连同白长民都盯着李学武。

    “W50,目前东德最好的卡车。”

    李学武知道他们俩的小心思,坦然地讲道:“发动机是四缸直喷柴油机,125马力,五速变速箱,气顶油刹车系统,平板款载重能力5吨,主车加挂车能载重20吨。”

    他换好了皮鞋,站起身跺了跺脚,让西裤更加的顺直挺拔,看起来一点褶皱都没有。

    “这款车能实现三面翻卸货、后桥差速锁、断气刹车三种特色功能,很值得关注。”

    “你们也想拿到这款车,对吧?”

    朱小林像是盯着狗食盆子的护食猎狗,看向李学武的眼神都带着怀疑和猜忌了。

    李学武却是好笑地点点头,讲道:“好东西当然不能放过,你知道这款车今年卖了多少吗?”

    他抬了抬眉毛,也没等两人胡猜,径直讲道:“至少十七万辆,这还只是估计的数值。”

    “可能更多,但少也少不了多少。”

    “就在莱比锡的国营依发联营汽车厂是嘛?”

    白长民急不可耐地问道:“这一次有安排集体行程吗?”

    “你要跟着他们一起去啊?”

    李学武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没说话,老朱都替手底下人脸红。

    到底是不如李学武这猴崽子精明啊,老白还是太厚道了。

    “按这个厂址找过去吗?”

    他看向李学武求证道:“你们打算什么时候过去?”

    “按这个厂址你们永远都找不到。”李学武坏笑着讲道:“没发现这只是官方名称吗?”

    “实际上工厂名叫莱比锡路德维希费尔德工厂,前身是戴姆勒为二战时期所建,专门生产德国轰炸机和战斗机发动机的路德维格斯费尔德工厂。”

    李学武坦然地解释道:“战后原本的工厂被毛子搬走了,剩下的工人依靠简陋的设备重建了这座工厂,52年工厂顺利竣工并开始投入生产,主要制造船用柴油机、机床及其配套零件。”

    “现在已经恢复生产飞机用喷气发动机和农用机械的能力,并掌握了先进的冲压锻造技术。”

    “别告诉我你这么懂这座工厂,你们的人已经过去了!”朱小林突然发现了李学武的有恃无恐,瞪大了眼睛问道:“什么时候的事?”

    “呵呵——就在半个月前。”

    李学武整理了衬衫和西装,回头对两人笑了笑,讲道:“感受一下红星速度吧。”

    ***

    为啥都瞄上了W50卡车?

    因为这玩意实在是太好用了,刚刚研发出来才生产了两三年,技术上绝对领先。

    国内有广袤的卡车市场,只要引进过去包赚不亏,要不怎么说大家都盯着这里呢。

    不过红星钢铁集团的重点关注对象还不是这里,虚晃一枪晃的不仅仅是京城化工的两个磨人精,还有监听对面的那些人。

    你想吧,刚刚一起回来的时候,老李明明都知道老朱两个想要干啥,为啥就没跟进来。

    他不在乎京城化工会不会抢占先机,拿到红星厂急于需要的技术,因为他知道李学武不在乎。

    卡车技术再好,拿回去还得组建生产线,在技术上又不能自私,不给其他企业分享,那这技术费劲巴力地带回去还有啥意思。

    与其在这个上

第125章 红星速度-->>(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