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4章 不像好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许诺赚人,他的人情值个屁钱。”

    “你老李拆我的台是吧?”

    朱小林不干了,瞅着李怀德戏谑道:“是不是看学武同志要帮我的忙,你嫉妒了?”

    “成啊,你也别忘了你们李主任。”

    他倒是会说话,笑着给李学武讲道:“哪怕是先可着他也别得罪了他,他这人可会给人穿小鞋了。”

    “呵呵呵——”李学武听着他们互相攻讦,轻笑着讲道:“我尽力就是,但也只能顾着咱们自己。”

    他特别点了一句,手上就比划了他们三个。

    “当然,你放心——”

    朱小林脸上认真了几分,道:“老哥办事你品就完了,不带给你差事的。”

    李怀德并没有表态,他同李学武之间也不需要表态。

    李学武刚刚说的,去外地办业务找机会兑换马克一事,他是不信的。

    考察任务都是有外事部工作人员随行的,就算他能说会道,又能从人家手里换出来多少。

    双方经济往来是有,但民间汇兑业务几乎没有。

    李学武真正有关系的还是从港城过来的那些人,老李也很清楚这一点。

    因为他不缺兑换额度,就基于这一点。

    港城过来的那些人带了美元,在这里想要兑换马克不要太容易。

    他当然不好给朱小林开这个口子,否则人情世故就没完没了了,多少钱都不够换的。

    关键是这种行为也不太妥当,他是来参加活动的,不是来当二道贩子的。

    再说了,兑换一分钱不能挣,但凡挣一分钱都得让人讲究死,面子就别想要了。

    你说不赚钱,那些港城来的人怎么算?

    人家跟你白玩啊?

    所以自己用怎么都好说,他是不会开口子讨这个嫌的。

    不过朱小林是哥们,这个面子又不能驳了,到底是由李学武出面来解决。

    就朱小林一个人,多了他能换多少。

    换多了不用李学武说,上面都会同他谈话,这一点克制相信朱小林还是有的。

    ****

    1点30分会议结束,他们在小组外事负责人员的带领下出门,直接上了小巴车。

    还是从机场来的那台车,未来几天的活动基本上都是这些小巴汽车。

    李学武已经从同他对话那个秘书的嘴里得知,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那堵世界着名的墙——柏林墙。

    后世老特也在美墨线是建造了一堵墙,但那堵墙更像是赌气墙,跟寒战的标志柏林墙没法比。

    “这东柏林没什么好看的了吗?”李怀德上车以后便皱眉问道:“千里迢迢来这里就为了看他们的墙?”

    按外事交流惯例,第一站应该是去到双方有共同关系的纪念碑贡献花圈,缅怀过去。

    可这里是东德,曾经的“首骟”之地,哪里有什么值得他们缅怀的。

    这里倒是有个纪念碑,可也不值得他们过去,因为这里埋葬着的是2000多名毛子。

    “其实好看的有很多。”

    外事秘书主动介绍道:“今天要去的柏林墙是对方要求组织的一次活动,接下来诸位想要游览东柏林,我可以做向导。”

    “东柏林都有什么好去处?”

    朱小林对这里已经失望透顶,所以没老李那么应激,问起来倒是希望有意外情况。

    “除了现在要去的柏林墙,以及大家来时降落的柏林·舍纳菲尔德机场外,还可以看看共和国宫、亚历山大广场、世界时钟、柏林电视塔、柏林东站、马克思·恩格斯广场、莱比锡布业大厅等等。”

    秘书一口气说了一大堆景点,好像经常“带团旅游”似的,业务非常的熟练。

    “好吃的去处呢?”李怀德直接问道:“有没有口味好的饭馆子?”

    “领导,您就别对这里的餐馆抱有期望了。”

    秘书笑了,讲道:“我在这工作4年,现在最大的愿望便是吃一顿老家的家常菜。”

    “呵呵呵——”朱小林轻笑着看向车窗外,随团车队已经启动,“欧洲人懂什么美食。”

    “以前都说法餐好吃,在我看来就是瞎折腾。”

    他对身边的李怀德讲道:“老大一张盘子,给你放两块肉,告诉你菜齐了。”

    “哈哈哈——”李怀德忍不住笑出了声,因为他吃过法餐,就在国际饭店。

    跟意大利人合作就这点好,什么都能给你带来。

    说实在的,老李也不喜欢法餐,吃饭跟特么开会似的,还得按部就班。

    李学武指了指车窗外聚集的人群,给两人做了示意。

    李怀德和朱小林脸上的笑意齐齐消失不见,换上了严肃的表情,眉头皱的很深。

    不用秘书翻译那些人举起来的牌子,如果是善意也不用板着一张脸了。

    李学武伸手将车窗厚布帘拉上,彻底隔绝了车内外的视野。

    李怀德看了他一眼,见他满眼的认真和严肃,点了点头靠在座椅上闭目养神去了。

    朱小林则很欣赏地看着李学武,这么警觉的安全意识可不是一般人能掌握的。

    看得出来,李学武这么多年的保卫工作是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听说你一本书能赚几千块的稿费?”

    他不聊别的,改聊李学武了,一句话便吸引了车上大部分人的目光。

    就连随车秘书都惊讶地看向他。

    “嗯,一本书几千块。”

    李学武坦然地点点头,承认了这一点。

    “有教科书采购,也有专业书籍采购,所以稿费多了一些,印刷的数量比较多嘛。”

    朱小林同其他人一样,羡慕地看着他,问道:“年纪轻轻便出了几本书,你现在不缺钱花吧?”

    “谁说的?怎么不缺?”

    李学武好笑地看了他一眼,讲道:“家里每个月都指着我这点工资开火呢。”

    “我跟您一样,也是为了柴米油盐酱醋茶奔波,”

    “你钱呢?花哪了?”

    朱小林诧异地看着他问道:“几本书下来够挣几万的了吧?稿费都花在哪了?”

    “稿费是有那么多,可没在我手里啊。”

    李学武两手一摊笑了笑,讲道:“我写书的目的也不是为了稿费,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

    “他的稿费都捐了。”

    闭目养神的李怀德突然睁开眼睛,看着朱小林解释道:“前几年的地震、学校图书馆、山村里的孩子,你都不看报纸的吗?”

    “呦,这我还真不知道。”

    朱小林看向李学武的目光瞬间从羡慕变成了惊叹,其他人则满眼的不解和尊重。

    “都捐了?咋想的?”

    “也不是都捐了,前几本书都捐了,最后这本书的稿费没捐,给我爱人了,孩子需要学费。”

    李学武笑着解释了一句,引得车内众人轻笑出声,好像非常理解这种做法似的。

    有些人更是松了一口气,更像是替李学武松了一口气,很怕他把钱都捐了怪可惜的。

    典型的替别人惋惜和着急。

    李学武并没有说最后一本书稿费的多少,在其他人看来,交学费能用的了多少钱。

    只有了解数字的李怀德瞅了他一眼,随后便闭上眼睛继续装睡了。

    几千块钱,他倒是一点都不羡慕,李学武这些年的进步和努力他都是看在眼里的。

    不否定李学武真的很聪明,但他也得承认李学武非常的好学,性格坚韧。

    去年还传出李学武同研究所的上官琪有什么特殊关系,结果呢?

    上官琪一直在办公室给他上课,也让李学武对飞行器有了非常充沛的了解。

    管委会办公会议上,李学武在讲飞行器业务的时候,几乎没有人能跟他对得上话。

    什么叫专业?

    这就叫专业。

    李学武写的这几本书他都有认真看过,倒不是对书中的内容感兴趣,是对李学武这个人感兴趣。

    他要研究一个人,从书中便能得出结论。

    看李学武的书,多是从理论结合实际出发,论点论据非常的到位,就算不懂业务的人看了也会有所启发和思考。

    他对李学武当然非常的了解,这些书确实是李学武写的,不存在代笔的行为。

    真正能在事业上有所进步,更在专业领域有所突破,这种人李怀德是佩服的,赚多少他都不嫉妒。

    反倒是李学武捐稿费的行为,刚开始大家都不是很理解,两千多块钱说捐就捐了。

    就像车上这些人最初的想法,非常不理解。

    但大学习活动开始以后,有人针对李学武的稿费问题提起异议,他这才意识到李学武的先见之明。

    对李学武稿费问题提出的异议自然是无疾而终,还有什么理由来攻击一个把稿费都捐了的人。

    提出异议的那个人也是没了脸面,挨的骂都够他羞愧的自杀了。

    但今年,也是最近发表的一本书,他是听说李学武没有再捐款的。

    这倒是让他松了一口气。

    以前那几次捐款还可以说沽名钓誉,明哲保身。

    但这个时候再想捐,可真就不是时候了。

    李学武给出的理由非常恰当,孩子需要学费,家庭需要开支,这笔钱用的名正言顺,心安理得。

    他知道,这笔钱真没入李学武的手,是直接交给了李学武的爱人顾宁,很多人都知道这件事。

    既羡慕集团秘书长有个理解他的好媳妇,又羡慕秘书长的爱人有个能赚钱养家的好男人。

    “这就是柏林墙?”

    朱小林的语气充满了失望。

    没错,眼巴前看到的便是让众人大失所望的柏林墙了。

    没来之前看报纸上的宣传,他们便在想,这堵墙不得有二三十米高啊。

    结果呢?

    别人不说,李怀德身边站着的李学武来一个助跑都能徒手翻过去。

    多高?也就三米多一点,三米半左右。

    三米半的高度,对于一个战士来说,也就是平时训练的高度,对李学武来说绝对不是问题。

    当然了,这堵墙对于老李和老朱这样的普通人来说是一道天堑,对普通德国人来说也是。

    你要问翻越这道墙最多的是什么人?

    答案非常的好笑,就是害怕被清算的那些人,包括美术落榜生

第124章 不像好人-->>(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