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
而今后,也必然有着诸多令人窝火的事出现。
这种事情,朱元璋不会再让其发生。
而且,这文官问题也特别的大。
就他所看到的明史,他们是一步步的夺权,一步步的把大明给搞得不成样子。
最严重的一个地方,就在于文官集团,在有意或无意的夺取了国家的权柄,将官府的诸多职能都给握在手里之后。
却连半分主人翁意识都没有,依然是疯狂的趴在国家身上,不断的吸血,吞噬血肉。
最终将这个将大明,给吸的轰然倒塌。
这才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
这些,他这边都需要进行相应的防备。
……
三日之后,朱元璋在华盖殿,宣布了内阁成员的具体人选。
让他们入阁。
随后,又是一些文吏等上面的调动。
短短时间,这内阁便已被初步的搭建了起来。
刘伯温对于自己能够进入内阁,并且还担任次辅,显得有些意外。
话说,这个次辅,他是真不想做。
但上位专门对他进行谈话,说了如此安排的深意之后,他也只能是将之给接下了。
而李善长,对于自己这次没有入内阁,刘伯温却入了内阁,心里面多少是有些不太平衡的。
如果刘伯温没进也就算了,他没什么好说的。
结果现在,偏偏是刘伯温进了,他没有进。
这事儿让人难受。
若是在以往,遇到了这种情况,他必然不会忍。
肯定是要向皇帝那边说上一说。
亦或者会闹出一些情绪来。
但是,现在他仅仅只是在心里面,稍微的就这个事进行了嘀咕一番,也就罢了。
对外是一点都没表现出来。
先前一系列的遭遇,早就已经让他认清楚了一个事实。
那就是不要觉得自己功劳大,能力强,就想着如何如何。
绝对不要和上位对着干!
和上位对着干,没什么好下场!
……
借助着胡惟庸造反,所闹出来的风波,朱元璋这边成功的、并且显得很安稳的将丞相,中书省给废了。
并且,还建立了内阁,取代了原本的中书省,运行平稳,没有出什么乱子。
这可比上辈子时,他这边废丞相和中书省之后,安稳的太多太多了。
上辈子时,把丞相以及中书省给废了后,担子骤然增加。
自己倒还好,并不觉得有多辛苦。
但是把自己的标儿给忙坏了。
如今,标儿虽然是内阁首辅,但是自己却给标儿做了规定,让标儿量力而行。
不让他太过于操劳。
内阁当中不仅只有他,还有另外四人,一样能做事儿。
和之前胡惟庸等人还在之时,自己让标来听政,他们向标儿进行汇报来相比,标儿的工作量并没有什么增加。
和那时相差无几。
但是,相对于那个时候,这个时候的标儿,得到的锻炼要更强一些。
确保自己家标儿,在能力等上面得到锻炼的同时,不至于太过于辛苦。
如同上辈子那样,被熬垮了身子,最终年纪轻轻,便英年早逝……
而上辈子时,在把中书省,丞相这些给废了后。
自己这边为了能把事情做好,也进行了诸多的尝试。
比如弄了四辅官制度,来进行辅政。
但事实证明,和现在所采用的这些方法来相比,简直是差的太远了。
对于这一次所办的事儿,朱元璋这边还是挺满意的。
经过了这一番的留学,自己终究是没有把日子活到狗身上去。
……
“小胡,来,看看咱大明现在的如何。
是不是发现,你自己之前想错了。
觉得你能力强,能办事,咱就离不开你。
可事实证明,离了你小胡一样能玩得转。
离了谁,这个世界都不会停止。
甚至于没了你小胡之后,事情还变得更好了。”
朱元璋有一次见到了胡惟庸,望着胡惟庸开了口。
不过是短短几天的时间过去,这个时候的胡惟庸,看起来人就已经为之暴瘦。
憔悴的不像样子。
哪里还有之前,身为宰相的意气风发?
胡惟庸听着朱元璋的话,躺在那里一动不动,没有丝毫的反应。
似乎完全傻了一样。
第二九二章 剥皮揎草!-->>(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