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的众官员,没有一个出声反对。
毕竟就如今的这种情况,若是反对了,必然没有什么好果子吃。
甚至于就算不会当场被皇帝给打成胡惟庸的同党,那在今后,也会被皇帝那边重点照顾。
让人去家里好好的进行一番的调查,也并非不可能。
这事皇帝干得出来。
于是,废中书省,废丞相,这个本该引起轩然大波大事情,就这样被朱元璋轻轻松松的给办成了。
并没有起太大的波澜。
朱标在边上看着自己家父皇的这些操作,只觉叹为观止。
父皇不愧是父皇,办事就是稳妥。
这样大的事儿都能给办成。
他这里,又跟着父皇学到了一招。
那就是当皇帝,该强硬的时候就要强硬。
但同时,做事情一样要分方式方法。
并不是说你当了皇帝,别人天然就会认同你。
有些事想要办成,尤其是一些大事,那么很有必要用上一些手段,拿住对方的痛脚,有足够充分的理由。
在这种情况下再去动手,那么就容易的多。
便是众多朝臣也不好去反对。
朱元璋见众朝臣就这事儿表了态,心情还是挺不错的。
这事儿,终于是让自己给办成了。
原本他还想着,在这样的情况下,都还会有哪些人头铁的站出来,对自己进行坚决反对。
他这边都已经做好了,一定的杀人的准备。
哪能想到,这些朝臣们竟然都这般的深明大义。
这样的讲道理。
不用自己多说什么,他们便同意了这事情。
自己大明,这才是真正的众正盈朝。
如此想着,朱元璋便望着众朝臣再度开了口。
“好,这事儿就此定下。
今后不再设丞相,也没了中书省。
这内阁的内阁首辅一职,便由太子来进行兼任!”
由太子来兼任内阁首辅,这事,朱元璋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所做出来的决定。
内阁首辅位高权重。
当然,再位高权重的内阁首辅,那也没有先前中书省和丞相制度都在之时,丞相手里面的权柄大。
哪怕张居正这种,都远远比不上如今已经丞相。
但是,内阁首辅发展到后面,权柄相对而言,还是不小的。
现在,内阁才设立,又有自己这等强势的皇帝在。
内阁翻不出太大的浪花来。
但是,在今后内阁的权力肯定会逐渐变大。
还能有一定的,丞相的权力。
尤其是碰上那些能力强,手段高明的内阁首辅之时,必然会如此。
内阁首辅的位置不仅重要,而且还特别的锻炼人。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他这边把太子任命为内阁首辅,倒也不是不可以。
这个位置,每日都能接触到许许多多的政务。
想要当一个好皇帝,之前没有任何的相关经验,突然之间就上手肯定是不成的。
对政体的运行,以及各种政务的解决方法都不熟练,乃至于都不了解。
那想要将之做好,肯定不容易。
就算是一些天赋异禀之人,那大多也都需要前期吃些亏,摔打一些之后,才会迅速的成长起来。
但,若是让储君在当皇帝之前,先多多接触政务,知道民间疾苦,知道政体是如何运行,又该如何处理政务等等。
做好了这些之后,那么在今后再当皇帝了,很多事情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明白官场当中的许多弯弯绕,今后那些当臣子的,再想要去糊弄当皇帝,把皇帝当成傻子来哄,就没那么容易。
哪怕是中人之姿,在经过了这样的一番,堪称题海战术一样的锤炼之后,都不会太废物。
多少能拿得出手,做个守成之君。
而且,首辅这个位置,也确实是重要。
让亲儿子去做,那肯定要比交给别的人更加放心。
也更加有利于权力的集中。
不仅是朱标,朱元璋还决定,今后自己大明的储君,当皇帝之前必须要做一些时间的内阁首辅才可以。
当然,正常情况下是如此。
可若是在今后,遇到一个不争气的人当皇帝,死的太早,儿子还没成年,人就没了。
就比如
第二九一章 咱就是偏袒咱标儿,怎么了?-->>(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