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胡惟庸登时无言。
    皇帝这话说的是真不假。
    皇帝简直不是人,比驴都能干,一天天的就跟它娘的不知道疲倦一样。
    诸多事都要亲自过问,每天还要处理诸多的政务。
    就这还有时间去练拳,去学习,想方设法的弄些刁钻主意,去坑害官员。
    且还不耽误他生孩子。
    儿子女儿一个接着一个的往外冒,跟生猪崽子一样。
    自己一向觉得自己的精力就远超常人了,可和皇帝一比,还是差的太远。
    跟着皇帝的步伐走,常常被熬的扛不住。
    关键是,自己可比皇帝小了足足八岁!
    胡惟庸绞尽脑汁,竟是想不到怎么反驳皇帝,把考核官员的权力,留在中书省。
    只能强忍住满心的郁闷说皇帝圣明。
    “上位,考核官员是从今年开始,还是明年开始?
    又该制定什么样子的考核标准?”
    “自然是今年就着手进行。
    时间虽然仓促了点,但也能找找经验,通过实践发现一些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
    朱元璋回答理所当然。
    “至于考核的标准,首先要制定一个最低标准出来。
    比如能不缺勤,能把朝廷安排的事情给完成了,不说多出彩,最起码能把事情给做了,这就算是完成了最基础的标准了。
    就能得到一笔相应的绩效奖金。
    在此基础上,可以一级一级的提高标准,和细化标准。
    相应的,每一级都有着相应档次的绩效奖金……”
    朱元璋在这里说着他所考虑的,绩效考核的标准。
    对于官员的工作情况,是必须要考核的。
    不进行考核,这些人不知道会无法无天到什么程度,会把好好的政策,执行的多烂。
    朱元璋现在,相信制度要比相信人心更多一些。
    人心实在是太复杂了。
    虽然有句话叫做好的制度,也需好的人来进行执行。
    但若是没有一个好的制度,那连想要执行,都找不到可以执行的东西。
    所以,建立一个比较合理的考核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在有了奖励干得好的官员的依据的同时,也能有效的对各级官员进行监督。
    督促他们勤政。
    尽可能让的让他们不要瞎胡搞。
    上辈子的时候,自己也曾意识到需要对下面的官员进行监督,和考核。
    所以会不定时派遣人,随机到一些地方去检查。
    被称之为京察。
    只不过这种检查,力度终究还是小,且每次涉及到的部门也少。
    难免会让很多人心存侥幸。
    这种开国之初,自己的做法一直持续了近百年,才出现了显著的变化。
    天顺八年时,开始规定,京察制度每十年固定来一次。
    到了后面,觉得十年一次时间间隔太长,所以到了弘治十七年的时候,改为了六年一次。
    到了正德皇帝朱厚照,自己这个因为挑战文官,不仅落水而死,且死后还被各种黑的子孙时,觉得六年一次大考核还是太短。
    于是在对京官六年的固定考察里,又把不定时考察给加了进去。
    地方官则三年一次大考核。
    一直到张居正当内阁首辅,推行考成法,大明对于官员的考核,终于大成。
    张居正也正是通过考成法,控制六科,又以六科控制六部,乃至于控制天下官员。
    手中掌握了推行改革的必要权柄。
    通过考成法,提拔了一大批拥护新政,能干事的官员出来。
    也极大的打破了官员升迁任免,论资排辈的一大陋习。
    让真的有能力,敢做事的人可以更容易走上高位。
    同时也清理了一大批的蛀虫。
    据记载,十来年的时间里,差不多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官员,通过考成法进行处罚或罢免。
    触动了这么多人的利益,张居正自然落不了好。
    不仅死后被清算,家人或是被逼死,或者是被流放而亡,张居正也差点被开棺鞭尸。
    同时,各种小作文也是满天飞。
    把私下建立皇宫般的宅子,养无数佳丽在其中供自己享乐,出行夸张到要坐六十四人抬的大轿,我非相,乃摄也之类的东西,都给整了出来。
    变革者历来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
    从商鞅到王安石,再到张居正都是如此。
    触动的利益,实在是太大了。
    如今,朱元璋决定一步到位,六年,三年都太长了。
    必须年年考核,乃至于每一季都考核。
    将之行成定制。
    他倒是不怕步子太大扯到蛋。
    有本事就造反。
    没本事就得按照自己的规定来。
    多来上一些年,把那些浑水摸鱼的都给淘汰下去,让通过考核的人越来越多,居于高位。
    再把自己家标儿,还有大孙子雄英培养好。
    确保继任者能按照自己的路一直走下去,那这事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不会人亡政息。
    ……
    返回到中书省,坐在红木桌案前,周围没了什么人后,胡惟庸的一张脸,一下子就阴沉下来。
    显得无比难看。
    狗皇帝越来越过分了。
    这等考核加绩效奖金的制度一出来,尤其是最后说的那句,由皇帝负责对中书省以及六部,御史台的工作进行核查,直接就夺了中书省很大的权柄。
    刘伯温该死!
    当真该死!
    自己不过是之前对他动了一下手而已,也没有真的把他怎么着。
    他何至于频频对中书省下此辣手?
    这狗东西,自己必须想办法将之除了!
    ……
    “阿嚏!”
    诚意伯府,拿着一本书在看的刘伯温,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
    这已经是今天他打的第二十三个喷嚏了。
    使劲的揉揉鼻子,刘伯温找了一条毯子裹在了身上。
    并让人熬一壶葱姜茶来喝。
    他觉得,自己大抵是病了……
    ……
    华盖殿,金漆龙椅之上的朱元璋,对前来上早朝的百官,说了奖金之事。
    确认皇帝这话为真后,百官瞬间不淡定了。
    发出一阵儿蚊蝇一般的嗡嗡声,透露着诸多的振奋。
    一些人甚至于都要落泪了。
    皇帝终于开眼了,终于干了一回人事!
    朱元璋等众人振奋了一会儿后,就把绩效考核与绩效奖金挂钩,以及相应的考核规定说与百官。
    毫无疑问,又是一阵儿的嗡嗡声。
    不过,虽有一些嗡嗡声,但有着大额奖金这根大萝卜在,倒也没有什么声音明确的进行反对。
    考核这件平日里挑动无数人神经,绝对不好通过的事,今日很容易就通过了。
    和朱元璋一开始的预料,没差多少。
    朱元璋心情很不错。
    不过他也知道,考核之法难的不是通过庭议,而是后面的执行。
    那才是挑战的真正开始。
    不过,他有信心战而胜之,且看谁的手段高明也就是了。
    如此想着,便又宣布了一件事。
    一件让徐达魂牵梦绕,一旦用出,绝对能彻底覆灭北元王庭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