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章 免死铁券?不,这是阎王爷的点名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情给做到这种程度了,皇帝若是还不管不顾,不讲任何情面让李善长死,那今后还有多少人敢给皇帝卖命?

    但知道归知道,此时真的确定了皇帝不杀李善长,还是难免有些失望。

    要是李善长真的被皇帝就此斩首,那该有多好啊!

    “恁也都起来吧,接下来是个什么命运,就看恁自己的了。

    生路和死路,咱都明晃晃的给恁在这里摆着。

    恁谁非要往死路上去,咱也不会拦着!”

    刘歆三人被拉走后,朱元璋望着那些,跟着胡惟庸跪地的众多人开口说道。

    众人闻言如蒙大赦,纷纷谢恩起身。

    唯独胡惟庸还在这里跪着。

    “你也起来把,把帽子戴上,接着做事,今后别它娘的动不动就摘帽子,撂挑子。

    咱它娘的任命你当丞相,是让你给咱办事的,不是让你天天给咱撂挑子的!

    咱的忍耐也是有限的,别把咱逼急了,真让咱对你彻底失望了。”

    朱元璋望着胡惟庸说道。

    带着一些勉励,又带着一些警告。

    胡惟庸,朱元璋现在可不会杀,留着有大用。

    若不是重活一世,朱元璋说什么都不不敢相信,胡惟庸这家伙在成为实权丞相之后,胆子居然那般的大。

    竟然敢造自己的反!

    除了联系了陆仲亨,费聚等一些大明的侯爵之外,还暗中联系了倭国和北元,邀请他们一起动手!

    自己在觉察并粉碎了胡惟庸的阴谋后,开始着手废除中书省,以及丞相制度……

    中书省权力太大了,丞相的权力也一样太大。

    上辈子自己就将之废除了,这辈子,朱元璋依旧还会做出相应的选择。

    丞相制度与中书省制度,他一样还要废除。

    自己这等开国皇帝在的时候,这些通过中书省统领天下的丞相们,尚且如此张狂跋扈。

    要是自己没有了,这等情况岂不是更加严重?

    从现代归来的他自然知道,在自己废除了丞相后,后面出现了内阁这等制度,并且慢慢的凌驾于六部之上。

    等于在很多程度上,取代了被自己废除掉的丞相。

    可在朱元璋看来,哪怕是内阁权力最鼎盛的时候,和如今中书省存在的情况下丞相的权力相比,那都是远远比不上!

    三省六部制,隋朝正式完善,唐朝继承并有多发展。

    宋朝整体构架上依旧是三省六部制,不过依据自身的情况,进行了一些的改变。

    但别管怎么改,最基本的框架在这这里,本质上还是三省六部制。

    为什么会发展出三省?

    其根本原因,就是为了限制丞相的权力,不让丞相权力过于集中,进行分权制衡。

    结果这一套来到元朝后,直接将给整废掉了。

    这些人学习华夏的制度,学了个一知半解。

    竟然大聪明的废掉尚书省和门下省,只留下了一个中书省。

    中书省统领六部就不说了,还在地方上划分了诸多行省,也就是行中书省。

    出任行中书省长官,成为封疆大吏的,都是中书省出来的高官,比如平章政事,参知政事。

    如此一来也就是说,朝廷上,中书省直接汇集决策,审核,执行于一身,统御六部。

    地方上,则直接统领各处行省。

    而这巨大的权力,又通过中书省这个机构,尽数汇集到了丞相的身上。

    在这等制度下,丞相的权力大的吓人!

    李善长为什么能门生故吏遍天下?

    就是这套从元朝延续过来的制度,让丞相的权力太大,可谓是大权一把抓。

    胡惟庸成为实权宰相后,为什么到后来敢造自己的反?

    同样也是这套瞎逑整的制度,给了丞相太大的权力,让他觉得他行了。

    正所谓身怀利刃,杀心自起,就是这么个道理。

    若不不对这套不合理,有大毛病的制度继续改变。

    就算是没有李善长,胡惟庸,今后还会有更多的胡善长,李惟庸出来。

    所以,哪怕重来一次,中书省这些朱元璋还是会动。

    但很多的制度都有延后性,比如汉承秦制,唐朝承隋制,宋承唐制。

    自己大明赶走了元鞑子,又因为手下的人,包括自己都是从元朝过来的,那在建立制度的时候,很多方面,自然而然都会承袭元制。

    也就是说,中书省这套制度,在这个时候是深入人心的,且又涉及到了无数官员的切身利益。

    想要动这个,简直不要太困难。

    这也是为什么,自己会一直等到胡惟庸造反之后,才会抓住机会,一举废除中书省和丞相制度。

    所以,仅从为了对中书省动刀子上来看,胡惟庸这等胆大包天的奇男子,自己都要留下来。

    让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才行。

    不过,中书省自己一时半会儿动不了,但趁着空印案动一动行省,先削弱掉一层中书省的权威还是可行的……

    胡惟庸不知道,这短短的时间里,皇帝心中都闪过了多少念头。

    更不可能知道,皇帝此番放过他又有多少的考量。

    他只知道,自己又度过了一个难关,又一次赌对了!

    就知道,皇帝不可能真的对自己下下死手,不敢真的夺了自己的丞相之位。

    皇帝离不开自己,中书省离不开自己。

    知道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不太容易被人取代的人,是胡惟庸此番如此行事的最大底气之所在!

    他叩首谢恩,说自己今后再不会这样了,一定会好好做好丞相该做的事,为皇帝,为国为民分忧。

    说罢,把官帽戴回头上,双手撑地,显得艰难的起了身。

    这是长时间跪在地上,腿都麻了的缘故。

    胡惟庸此时的形象并不好,官袍满是褶皱,因为出汗,背上的一大片衣服都贴在了身上,头发也有一些散乱。

    因为双腿发麻的缘故,他的身躯也站的不怎么直。

    但这个时候,胡惟庸的形象在众多的文武官员眼中,却变得无比的高大。

    很多人都对他高看一眼。

    尤其是和李善长这个狗东西,在关键时刻,直接背叛众人,给皇帝当狗的行径比起来,敢为了众官员,而选择和皇帝硬着来的胡惟庸,无疑更加让人信任。

    更加让人敬服。

    可以说,胡惟庸今日乃是一战成名。

    胡惟庸感受着这些目光,以及气氛的改变,面上没有丝毫的变化。

    但心里面早就乐开了花!

    像是吃到了喜鹊屎一样。

    今天的事情虽然有着诸多波折,但最终的结果,终究还是对自己有利的!

    从此刻开始,李善长再不能骑在自己头上了!

    从此刻开始,属于丞相的大权,将被自己尽数掌握!

    自己成功取代了李善长!

    自己才是大明真正的丞相!

    这一次,自己才是最大的赢家!

    努力压下心中极致的喜悦,胡惟庸等着皇帝宣布退朝。

    各种事情都有了定论,今日的朝会该结束了。

    结果,皇帝的声音却响了起来:“咱准备裁撤了行省……”

    胡惟庸:???!!!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