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那密诏隆庆帝本来准备了一篇长文,扯了一大片衣服,后来因为手疼,只写了一二百字,因此留有许多空白,正好用来签名。
    却说王承签名盟誓之后,出门后直接往宫中而去。
    他是标准的儒家弟子,内圣外王!
    所谓内圣,就是注重自己的修行品德。
    只要是他自己做的事情就都能找到圣人依据,圣人之言的解释权在他手上,他做的都是按照圣人标准的事。
    而外王,则是对社会,对天下苍生的一种责任和担当。
    王承认为,只有吴王的统治才能让天下苍生幸福安康。
    所谓:汤武革命,顺天应人。圣人之道,非拘君臣之礼,实重黎庶之安!
    因此王承前去给吴王投诚,并非是背主之逆臣,而是顺天之义举!
    王承进宫之后,方永这边如何打发他不提。
    只说孟申、孟良父子二人。
    在之后的时间里,二人又相继联络了朝中的各个大臣。
    有吏部右侍郎,刘垣。
    户部左侍郎,高京。
    刑部尚书,许忠贞。
    刑部左侍郎,朱茂。
    前工部左侍郎,邱平。
    都察院左都御史,徐晖。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杨惟衡。
    二等男爵,游击将军戚建辉。
    轻车都尉,孙绍祖!
    骑都尉,孙怀义!
    后边还有一大堆人,不过官职太低的就不多说了。
    这些人得了孟申孟良的邀请之后,大多数都是表面答应,背后直接就向方永举告了此事。
    毕竟方永手握几十万兵马,谁强谁弱,一目了然。
    然而却也有脑子不灵光的,真的打算造反。
    毕竟就孟申孟良所说的计划而言还真有一点可实施性,而且最危险的部分被这二人包揽,他们负责上殿刺杀方贼,无论成功与否,其他人不至于有太大风险。
    恰好,由于方永的改革,有很多的官员利益受损。
    比如前工部左侍郎,邱平。
    他本来在工部待的好好的,只因方永与什么狗屁洋人合作,便以贪污之名罢了他的职,换了其他人担任。
    天见可怜,六部之中,他是贪污的最少的。
    如今却被罢职,这简直没有王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