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滴雨落下。
    至于为什么不上报。
    这话说的,如果上报的话还怎么哄抬粮价?
    谁能想到那些刁民就只是因为区区没有饭吃就造反呢?
    不过现在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要先瞒住皇上。
    只有瞒住皇上才能万事大吉。
    否则一旦暴露的话,就算他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
    其实如果皇上能出宫看看的话,早就能知道事情的真相,毕竟晋贼的造反歌谣如今都已经传到了京城的小孩子嘴上。
    “天无雨,地发干,全是昏君遮住天。乾坤倒置混愚贤,千里沃野无生产……”
    可那又如何,皇上会出宫吗?
    郑敬山跪在地上,诚惶诚恐的道:
    “罪臣不敢有丝毫隐瞒,今岁山西确实雨泽稀少,有轻微旱情显现。然巡抚丁大人已迅速筹策应对,遣人抚治受灾之地,用翻车、水车以救禾苗,灾情得以遏制。只因白莲教逆贼趁机作乱,毁败救灾之事,惑乱民心,惨忍杀害了丁大人,这才致使山西之乱。”
    隆庆帝闻言点点头,这才对嘛!
    如果山西真的像董沉说的那样全境大旱,自己怎么可能一点消息都不知情?
    难不成所有的官员全都联合起来欺瞒自己不成?
    隆庆帝在心中摇了摇头,排除了自己这个荒唐的想法。隆庆帝看向一旁的户部尚书崔枢,问道:
    “董沉所提赈灾之事,言称所需三百万石粮米。可是崔爱卿,朕记得康宁年间山西赈灾只用了一百五十万石,可有此事?”
    崔枢闻言,额头不禁流下一滴冷汗。
    确实如隆庆帝所说,康宁年间张庭正赈灾山西时只用了一百五十万石粮米。
    但此时如何能和康宁年间相比。
    康宁年间一百五十万石粮食从京城出去,到了山西还剩下一百二十万石,在张庭正的管理下,各级官员分润过后,剩余的粮食依旧可以足够赈灾。
    而现在……
    董沉是整个朝野公认的实干人才,其思虑的自然是无比周全的。
    三百万石粮食明显是把路上的损耗算进去之后的数字。
    不过这些话崔枢却不能明说。
    “陛下,确有此事。臣大胆猜测,这多出的一百五十万石粮米许是董大人怜惜百姓,为以后计,以备不时之需所用。”
    隆庆帝闻言冷哼一声,怒
第六十四章,欺君罔上-->>(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