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遗照一模一样,相比之下,豪格手里的那道遗诏只有一份,实在缺乏可信度!
再加上豪格之前试图对多尔衮出手,这似乎更加验证了豪格手里的遗诏是假的。
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一件事情,那就是豪格大概是真的当不了皇帝了
想到这里的时候,范文程忍不住在心里叹了口气。
此刻他的心情十分复杂,他本来以为豪格能够继位,也打算在豪格继位之后大展身手,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结果没想到事情却发生了这样的变化,这让他感到无比的失望与无奈。
与此同时,他内心深处也有一些庆幸,庆幸自己之前没有和豪格走得太近,没有在豪格身上投入太多的筹码。
不然等到新君即位,他恐怕也要吃苦头了,说不定还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另一边,平日里总是在朝堂上侃侃而谈的索尼、图赖、遏必隆等一众满人大臣,此刻也都如同霜打的茄子一般,沉默不语地伫立在一旁。
要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中,他们可都是坚定不移地站在豪格这一边,全力支持豪格继位的。
他们为了豪格能够登上皇位,甚至不惜与权势滔天的多尔衮吵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
毕竟作为皇太极的臣子,他们或多或少都与多尔衮有过一些过节,如果多尔衮登上皇位,对他们而言绝无好处。
而豪格继位,则符合他们的利益诉求,能够保障他们在朝廷中的地位和权力。
然而,如今的局势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多尔衮因为在松锦之战中遭遇了惨痛的失利,使得他在军中的威望有所降低。
在这样的情况下,多尔衮显然已经不具备当皇帝的资格了。
再加上皇太极临终前留下了遗诏,所以这些满人大臣们此刻也只能紧紧闭着嘴巴,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他们看来,无论是豪格还是其他皇太极的儿子登上皇位,似乎对他们而言都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只要不是多尔衮就行!
因此在这个关键时刻,竟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豪格说话。
与此同时,前方的气氛依旧紧张得如同拉满的弓弦,一触即发。
豪格依旧满脸怒容地与多尔衮对峙着。
他死活不愿意承认大玉儿手里拿着的遗诏是真的,多尔衮则坚持大玉儿手里的遗诏是真的,双方谁都不肯让步。
大玉儿则是静静地站在一旁,时不时掩面哭泣。
其他人看到这一幕,只能尽力劝说着双方,试图让他们冷静下来,最起码不能兵戎相见!
这会儿,所有人怕是都忘了皇太极还静静地躺在床上呢!
可怜的皇太极一生征战沙场,为大清立下了赫赫战功,如今尸骨未寒,这群人却在他的面前为了皇位争得头破血流,全然不顾他那最后一丝尊严。
另外,虽说这宫殿里聚集了很多人,但真正能在这场皇位之争中说得上话的,其实也就只有多尔衮、济尔哈朗、豪格三人而已。
费扬果、阿巴泰虽然是皇太极的兄弟,但他们早已经被皇太极排挤出了权力核心,压根就插不上话。
其他的则都是一些爱新觉罗家的旁支血脉。
他们虽然也在军中和朝廷担任着一定的官职,但关于皇位继承这种事情,他们肯定是没有资格参与其中的。
只能在一旁劝说着豪格和多尔衮冷静。
至于阿济格和代善几位亲王,此刻他们正负责在辽东前方和后方与大明的军队对峙。
不过就算他们在这里也帮不到豪格!
因为阿济格是多尔衮一母同胞的亲兄弟,无论多尔衮做出什么决定,他都会毫不犹豫地支持。
至于代善,他其实并不在乎谁当皇帝,在他看来,只要能够保证局势的稳定,让大清的江山得以延续,谁坐在那个皇位上都无所谓。
而在场的一小部分人,现在大多数都已经偏向了多尔衮,愿意支持福临继位。
因为多尔衮之前早就暗中联络过他们,不过并没有说明具体要干什么,只是告诉他们到时候有件大事需要他们的支持。
只要这件事成功,那么荣华富贵指日可待!
现在看来,多尔衮之前所谓的大事,恐怕就是眼下这件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