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章:诸侯朝邺【4K】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当时阁楼别苑之中经常可见名门豪族欢饮达旦,宴饮不休。

    丝竹管弦之声虽传遍市井街巷,但是却与这外间的百姓没有丝毫关系。

    大街上往来的也大多都是达官显贵的华丽马车,商贾之流都上不得台面。

    不像现在的邺城,竟然还有什么“禁驰令”。

    想到这里,荀彧忽然隐隐有些明白。

    或许正是因为魏哲小小约束了一下士族贵胄,这邺城才会有眼前这般景象。

    “回府吧!”

    片刻之后,荀彧眼神忽然有些复杂,直接领人回到了自家府邸。

    别看他当下效力在曹操麾下,可荀彧的亲人宗族却还留在邺城。

    因为相比于豫州而言,兖州也是不折不扣的四战之地。

    荀彧既然领着族人迁出豫州,自然不会再带领族人踏进另一个火坑。

    也幸好他当初没有冲动,否则去年兖州大乱中还不知要死多少族人。

    然而次日荀彧刚到州牧府拜谒,未等魏哲接见便被别人插队了。

    荀彧心中无奈,可偏偏无话可说,因为插队的是长安朝廷的使者。

    ……

    州牧府正堂,只见一位苍髯皓首的老先生面色肃然的面北而立。

    这位须发皆白的老先生便是太仆赵岐,乃是本朝响当当的人瑞。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位老人家出生在和帝时期。

    不算后代天子追尊的皇帝,光是正规登基继位的天子他就经历了十一位。

    历经十一帝,这份履历在朝堂上也算的独一位了。

    后世的那些四朝元老在赵岐面前,那就是个小孩子。

    最关键的是,如无意外这位老先生还能活个五六年,差不多能享年百岁。

    别说是在两汉了,就算放在后世都是货真价实的高寿老人。

    这次长安朝廷派出他使者,可以说是着实用心良苦了。

    至少面对这么一位人瑞魏哲也得好生招待着,唯恐他死在了冀州。

    赵岐倒是一点都没有将自家生死放在心上。

    一见魏哲,这位老先生便面色严肃道:

    “左将军亦是汉臣,何故扣留天子使臣,君欲何为?”

    魏哲闻言丝毫不以为忤,只是轻笑道:

    “赵公误会了,先前太傅猝然病重,不良于行,吾方才留其于此诊治。”

    “公若不信,吾将太傅请来便是,赵公一问自知真假。”

    说罢魏哲便摆了摆手,令人将马日磾请来。

    未几,当马日磾入内后赵岐见他旌节俱在,面色如常,这才暗自松了口气。

    说来这次赵岐之所以出使邺城,便是因为马日磾久久不归。

    倒不是李榷等人有多担心马日磾,而是担心惹恼了魏哲。

    天知道广宗大战的结果传到长安后李榷等人有多么坐立难安。

    毕竟抛开河北四州不谈,魏哲也曾经在战场上给他们留下了惨痛的记忆。

    这也是为什么袁魏大战之时,长安朝廷会派使者过来调停。

    因为相比于魏哲而言,李榷等人还是更喜欢和袁绍做邻居。

    只可惜他们太过高估自己了。

    结果调停失败不说,还要担心受到魏哲的报复。

    于是乎见马日磾滞留未归,长安朝廷便又匆匆忙忙的派赵岐出使邺城安抚魏哲。

    但李榷等人不要脸,老先生终究还是想要维护一下汉室威严的。

    如果他先宣旨后问人,这场面就有点太像交易了。

    若是先问朝廷使者安危再宣圣旨,给人的感觉就截然不同了。

    这种先后顺序看似是文字游戏,但却能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朝廷的态度。

    可惜赵岐也只能做这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了。

    在确定了马日磾并未受人胁迫滞留之后,赵岐终于开始宣读圣旨。

    广阔的议事堂上,只见老先生声音沧桑道:

    ——

    制诏左将军哲:

    朕闻天工代序,必资鹰鹯之臣;藩翰维宁,实赖干城之将。

    左将军魏哲,鹰扬朔野,虎啸边庭,执锐披坚,克绍先臣之烈;分麾授律,丕彰上将之威。北灭乌桓之骑,东摧鲜卑之锋,铁骑所临,胡尘昼卷,雕戈所指,塞草春回。虽窦

第1章:诸侯朝邺【4K】-->>(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