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戏志才此计有点太过离经叛道,甚至有点犯忌讳。
    二来则是佩服他深入敌国境内搞事儿的胆魄。
    然而魏哲闻言却是一脸纠结。
    不错,戏志才这法子听起来确实好用。
    若是当真造出一个高句丽起义军,让他们自己人打自己人,绝对能起大用。
    毕竟堡垒从内部最容易攻破,高句丽的地利优势在内贼面前便荡然无存。
    可是此计也充满了危险呀!
    无论是陈胜吴广,还是绿林赤眉,当年可都没少内讧火并。
    魏哲可不想因为一个高句丽就折了戏志才,真要这样就太亏了!
    但思量再三,魏哲又不得不承认目前这貌似是最好的办法。
    在辽东无法出动大军的情况下,这已经是最佳的攻击手段。
    并且正好高句丽现在国内动荡,若是错过这个机会就太可惜了。
    若是等到一年后汉军大举出动,恐怕高句丽反而在外部压力下团结起来了。
    于是犹豫再三之后,魏哲终于下定了决心。
    “也罢,就依你!”
    说罢,魏哲便解下腰间佩剑与他。
    “自今日起,五路捉生军俱由你统辖,可便宜行事。”
    闻听此言,戏志才顿时感激拜谢。
    魏哲见状当即走到他面前亲手将其扶起,恋恋不舍道:“志才,万事小心,可千万要活着回来呀!”
    戏志才闻言心中不由的一阵感动,不过随即又是一阵欣慰。
    能早早选择这样的主公效力,他还真是慧眼识人!
    而就两人在这如何君臣相得,一旁的国渊等人却看得十分羡慕。
    其实比“士为知己者死”更难得的,是“臣愿为君而亡,君不舍臣而死”。
    这种互为知己的君臣关系,对于他们这些儒臣而言实在的太诱惑了。
    即便在儒家的典籍之中,也只有上古三代才会出现这样的君臣了。
    且不说魏哲如何依依不舍的送别戏志才。
    随着正旦将至,正当魏哲准备好好放松一下,享受享受时,邴原却忽然找上门来诉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