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的斯拉夫民族人心思变,危及奥匈帝国的生存。
和奥匈帝国一样,俄国也属于那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东方**君主国家,而且在这方面比奥匈帝国有过之而无不及。俄国在巴尔干势力扩张上屡屡在外交上遭受德奥的遏制,在所谓的斯拉夫兄弟面前大丢面子。而法国对俄国在巴尔干的野心也不积极支持,俄国最终丧失了一切耐心,外交界和军方根本不打算在小规模的、可控的外交冲突中耗费精力。只打算准备进行全面战争,把所有的大小盟国和对手全部拖进来,进行“最后的审判”。这一转变最终导致了一个奇特的外交格局,奥地利的外交被塞尔维亚牵制,德国的外交被奥地利牵制,俄国的外交被德国牵制,法国的外交被俄国牵制,英国的外交被法国牵制,最终欧洲的各大国统统被巴尔干局势所左右。
尽管中国不想掺和进这次世界大战,起码在得到足够多的利益之前,中国不会贸然参战。但两大军事集团越来越紧张的局势,还是影响到了中国,他们必须做出一些选择,以便能得到更多的技术和资金支持。展开战前最后的冲刺。
美国和德国,到底选择哪一个。这也是一个很费思量的事情。最终中国政府决定向德国申请这笔巨款。这当然不是出于道义的缘故,而是国家利益的需要。对于新的军事装备。显然德国会片美国更感兴趣,而且德国在一战中打得越狠,对中国越有利。
从大的方面来看,包括德国在内,所有列强都是中国的敌人,将列强实力削弱得越多,对中国的展越有益。当然,中国方面不会将自己全部的东西都展示给德国人,有些关键的东西是要留在最后的。
对于中国来说,虽然比历史上好了很多,起码没有因为大借款而丧失利权,但初期展所需要的资金依然不是自力更生能解决的问题。军费开支
第四章 回京-->>(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