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还是做工?”肖志华关心地问道。
“工厂企业还没有那么多,安置不了全部,所以继续种地的还是多数。”宋耀如说道:“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海南的耕地面积已经比原来增长了旧,粮食产量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人口与土地、环境的关系处于矛盾,这是人类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一个问题。肖志华知道,耕地面积的增加,就意味着森林面积的减少。而土地和环境接受人类活动的干扰是有一定限度的,过了某种界线,就会从量变到质变、报复于人类。土地和环境不堪负重的压力,以各种自然灾害的形式表现其巨大反作用的结果,足以让人望而生畏。面对自然灾害的人们,要么出走,要么通过土地和环境整治,使之恢复良性循环。但在旧社会的条件下,除了出走,几乎别无出路,这是旧社会人口与土地,环境关系难以顺畅的症结所在。
是先开,将债留在后面解决,还是开与保护同步进行,对肖志华来说,有些难以取舍。虽然农业专家考察西北后做出了植树造林 改变环境的建议,但那里不比海南,海南的森林覆盖率是田%,即便砍些森林,也远比内地的比例要高。
狠了狠心,肖志华无奈地笑道:“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上升,这本来是好事。但也要有个度,海南的森林覆盖率不能低于的%,等我退休后,可不想站在别墅里,放眼望去,都是光秃秃的一片。另外,保持耕地面积不变,而在精耕细作上下工夫,粮食产量也能有显著增长,这里可是一年三熟啊!”
肖志华说这话,并不是无的放矢。放眼全国,农民们也都属于粗放型的种植模式。要是有几位后世袁隆平那样的育种专家,中国的粮食产量呈现翻倍增长,那可真是太理想了。但显然,现在没有这个条件,但在耕种中增加一些科学因素,再使用些化肥,
第五十六章 海南岛的建设(一)-->>(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