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舆论,使得不明内情的各党派低层人物议论纷纷,而已经与大总统先行沟通的党们却稳如泰山,为政府的举动拍手叫好。
有人欢喜,有人心惊。汪精卫此时便是冷汗直流,桌上摊开的文件上记录的桩桩件件,象一把把利剑直刺他的心底。完了,这些东西足以让他们身败名裂,同盟会臭名昭著。
赵秉钧由于在北京表现出色,已经被政府任命为监察部次长,可谓是平步青云,春风得意。他很喜欢这个工作。特别是在望着自己的猎物胆战心惊的样子时,那种快感难以形容。不过,他也心中警惧,因为这些文件是国安部转来的,使他对国安部的势力感到了惊惧。
“黑龙会是个有侵华倾向的日本组织。你们却与之联络甚密。意欲何为?还有三井财团给你们提供经费。要你们为之谋取满蒙铁路的借款权。还有从厦门或福州经南昌到汉口的铁路修筑权。这够得上是收取黑金了吧?”赵秉钧冷笑着拍了拍桌子,沉声问道。
“当时政府并未正式说明修筑铁路不许借贷外资,我们是无心之失。”汪精卫强瓣道:“三井提供经费,也不准确,这是我们之间的借贷关系。”
“这个借口一点也没用。”赵秉钧轻轻摇着头,轻蔑地说道:“如果政府将这些文件公开,你猜猜外界是什么态度?你们又是什么结果?”
汪精卫费力地咽了口唾沫,那样的结果不用去猜就能知道。政府制造的舆论已经做好了准备,并为他们
,万比北” 为做了卖国贼的定义曰公了身败名裂,热怕知 第二个结果。
赵秉钧不紧不慢地点燃一根香烟,悠闲地吐出烟圈,用有些戏弄的眼神望着汪精卫。
怎么办?汪精卫的脑袋里乱哄哄的。现在的形势他很清楚。就在前一个月,日本强迫韩国签订《韩日协约》,公然并吞韩国,这对中国人犹如当头棒喝。“外而高再既灭。满洲亦分。中国命运悬于一线。当乘此时各处报纸登载高丽灭亡事迹,竭力鼓动学界人心。等言论充斥报端,对日本的警惧和防范正在被广大民众所认同。
复兴党的时机掌握得很好,同盟会正准备就铁路问题对列强的让步对政府进行抨击,借丧失部分利权来打击政府的威信。证据也抓得很充分,只要被媒体公开,澄清与狡辩都会无济于事,现在舆论界的风向对政府很有利。
叹了口气,汪精卫抬起头,苦涩的说道:“赵次长,政府,或者复兴党是什么意见,你就明白地说出来吧”。
赵秉钧点了点头,说道:“你们辞去本兼各职,出国考察。至于同盟会总理,也让与温和派,政府对胡汉民的印象还不错。”
“以后呢?”汪精卫不放心地追问道。
, 可
“兆铭兄文采飞扬,人物风流。政府觉得不应该弃之不用。”赵秉钧淡淡地笑道:“考察过后,只要能彻底醒悟
第十二章 凝聚的复兴之火-->>(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