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三章 审时度势的朱尔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从而切断北洋军的退路,一再向袁世凯建议,将北洋军撤出湖北,守住武胜关,将大本营屯驻于河南信阳比较安全。

    安全,袁世凯何尝不这样认为。但安全往往意味着失败,意味着革命军声势大涨,意味着革命军愈不会将北洋军放在眼里。现在,他只能硬撑,哪怕北洋军获得一场小胜,再向革命军投诚,也算是个体面的结局。关外的第二十镇已经开始向南移动,这或许也是个谈判的筹码。

    从原来的雄心勃勃,到现在的尽量多保全些北洋军的种子,袁世凯的心态正在生巨大的变化。与复兴会相比,他原来自诩强大的力量,根本就是狂妄自大。

    通,房门被用力推开,杨士琦匆匆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封电报,见到朱尔典在屋内,一时不知该不该将电报内容说出来。

    朱尔典不以为意地笑了笑,戴上礼帽,向袁世凯告辞,临别时很有深意地说道:“老朋友,或许象我这样审时度势,是个好的选择。在还有部分实力的情况下屈服,总比什么都没有之后再乞求好很多。”

    袁世凯心不在焉地将朱尔典送走,转身返回屋内,焦急地问道:“杏城,出了什么事情?”

    “湖北革命军突然起攻势,由于使用了铁甲车,第一军猝不及防,三道桥失守,敌人分三路正向孝感合击。”说着,杨士琦将手中的电报向袁世凯一伸。

    “铁甲车?”袁世凯吃了一惊,接过电报,仔细看着,电报不长,叙述也不完整,看来连正在作战的冯国璋也没完全搞清楚是什么状况。革命军的力量在不断加强,这他是知道的,而冯国璋的电报中却是不断的战损,但他还是认为在短时间内,久经训练的北洋军能抵挡住拼凑的革命军的进攻。而电报中有些惊慌的语气却让袁世凯感觉不妙,难道军心士气真的如冯国璋所述,下降得如此严重吗?

    “电报,询问详细情况。”袁世凯将电报将桌上一扔,有些气急败坏地说道:“敌人有多少兵力,三路进攻哪路为主攻,连基本情况都没搞清楚就惊慌失措,冯国璋还算是个军人吗?”

    ………………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