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很明显,以美德为,他们和他们的附属国都开始交口称赞临时政府为“一个年轻的充满活力和想象,勇于改革创新并负责任的政府”,一定能“建立起巩固的、具有实力的并能履行一切国际义务的新政府”。
朱尔典拿起桌上英国外交大臣格雷刚刚来的电报,皱着眉头又细看了一遍,格雷的电报大意是这样的:“……无论如何,使不仅武汉一带、而且中国全国都尽快恢复和平非常符合帝国的愿望,也能最好地保障帝国在长江中下游及华南的广大地区拥有巨大的经济利益。从目前形势判断,袁已不可能成为主导中国的领导人物,那么支持他将会对中国民众对帝国的感情构成不利影响。另外,你应采取一些温和的做法,并注意自己的言辞,力求保持公正立场,务必不要让国内财团的失望情绪以及中国民众的愤怒集中到帝国政府身上,并继续保持帝国在中国的强势地位,阻止德美两国在中国拥有看似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看来帝国政府准备放弃清廷,也准备放弃袁世凯了。当然,这是可以预见到的,中国局势能尽快稳定才能保证帝国的商业利益,而且帝国政府绝不想看到德美在中国的势力坐大。也就是说,中国采用何种政体并不影响其实际利益,所以这不是帝国政府关心的事情。当然,列强中不论是帝制的英、德、日、俄,还是共和制的法、美,虽然他们的官方代表几乎众口一词认为共和制对中国暂不适宜。但对他们之中的大多数来说,这不是他们应该共同干预的题目。
朱尔典轻轻叹了口气,电报中有些许训诫的口吻,说明临时政府对他不断的指责和诋毁,以及联美联德外交策略的成功,还有经济活动的辅助,已经使帝国政府对自己产生了不满。但是自己的所作所为,不都是为着帝国利益的最大化考虑吗?
而临时政府到底与美德达成了什么协议,真的会形成一个中美德联盟吗?这云里雾中的感觉更让人焦虑,一个是亚洲最大的国家,一个是美洲最富的国家,一个自诩是欧洲最强的国家,三者如果真的联合起来,亚洲格局,不,世界格局都将生巨大的变化。这也难怪帝国政府表示出充分的担忧,不过,现在可能还没那么糟糕,一切都要看葛福、莫理循与肖志华的会谈结果才能决定。
………………
弱国无外交,但正因为中国在国际外交中的弱势地位,才会更彰显出个人的作用和能力。而肖志华,作为一个穿越者,历来的成功经历使他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临时政府的外交核心。而现在临时政府奉行的外交突围核心便是:左挽美利坚,右携德意志,共同对抗英日俄法的松散同盟。
屋内
第八十九章 交锋-->>(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