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章 名不必自我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乱世强国梦无弹窗 名不必自我成,

    功不必自我立,

    其次亦功成而不居。

    ――《黄兴名言录》

    作为一个革命家,孙中山所多的是漏*点,但于人于事都往往缺乏透彻的洞察,这或许是为漏*点所困扰的缘故。而且孙中山的这种盲目又往往与他的仁慈心肠结合在一起,致使他的努力总是事倍功半。他喜欢以德代功,通常在建功立业的关键时刻突然想到要树立道德形象,在孙中山身上起决定性作用的人格心理因素不是革命的大智大勇,而是类似商人在交易上的利益权衡。

    所以,在强权面前,孙中山的公理总是显得委屈求全和没有自信。看看真实历史上的辛亥革命,不是民众不信任他没有选举他当大总统,而是他没有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胜利成果,当着全国民众甚至全世界的面将这一成果连同大总统之位拱手相让给了袁世凯。就个人而言,孙中山免去了他不出让大总统可能承担的种种风险;但就历史而言,中国民众失去了一次走向民主政体的机会。

    当然,历史学家们也许可以为孙中山的让位找出许许多多的所谓所谓客观因素,从而极力褒扬他在让位上体现出的高尚品德和博大胸怀云云。但在历史的关键时刻,领袖人物在进退上的选择是举足轻重的。毛Zd选择了逆流勇进,结果开创了毛式革命的成功之路;孙中山选择了激流勇退,结果丧失了历史赋予革命党的天赐良机。

    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如果孙中山先生不退让的话,那么即便孙中山最后失败,至少也维护了民主选举的成果及其应有的声誉。要知道,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乃至在二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孙中山的非常大总统是所有政治脑中唯一的一次民主选举所获得的成就。

    如今,在一番仔细权衡之后,孙中山先生终于又高尚情怀大爆,决意退出总统竞选。因为在他看

第七十章 名不必自我成-->>(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