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大喊一声:“传膳!”
次日早朝,内阁总理大臣、军机大臣奕匡称病告假,协理大臣那桐上折,告老辞职。朝廷连下数旨:加封袁世凯为一等侯爵,协理大臣,即刻进京。又分别晋段祺瑞和冯国璋三等男爵,并派满族亲贵良弼接替荫昌之职,携重金入鄂督师进击乱党。同时,清廷已经懂得用缓和加欺骗的手段来代替血腥镇压的手段是比较高明的,又下上谕给各省督抚转谕军民:“从乱者不咎既往,倘搜获名册,亦当立予销毁。”,梦想用软功来缓和革命力量的膨胀。
天津英租界的住所里,袁世凯愤然摔碎了茶杯,将身子埋进大沙,铁青的脸上忽怒忽恨,变幻莫测。
袁世凯之所以谢绝了朝廷的召唤,自然觉得是有恃而无恐,想捞取更大的好处。本来的算盘打得很精,他也以为朝廷会再次让步,使他如愿以偿,但一股突如其来的舆论和传言却让本来就对他疑心重重的朝廷更加戒惧。以至于摄政王载沣不知听了哪位高人的意见,竟会给袁世凯再度加官晋爵,想将他调到北京,又以被称为清季干将的良弼来督师北洋。
是谁在暗中主持,破坏我的计划,袁世凯皱着眉头苦苦思索。“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天与人归,黄袍加身”,“我欲向天张巨口,一口吞尽胡天骄!”,“只等毛羽一丰满,飞下九天拯鸿哀”……想到这些流言蜚语,袁世凯有些心惊,年轻时信口所做的歪诗都被人弄来,被别有用心地一品评,自己竟是少时即有排满之志,只等机会一到便会谋朝篡位,当活曹操的危险人物。当然,做得说不得,就算自己有这个心思,可被人揭开遮羞布,也是一件很郁闷的事情。而且,在中国向来是谣言越辟越真,袁世凯想为自己辩护,却怕陷得更深。
怎么办?北京是绝对不能去的,再大的官也抵不过一道杀头的圣旨。可装病继续无所作为,袁世凯又不放心。他待部下能抓人心,却不信人,还颇疑忌人,这也与他所耳
第三十七章 袁世凯的迷局-->>(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