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九十三章 赵俣VS赵寿:父子矛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他父皇的严苛政策有不同意见,也只能以委婉劝谏的方式表达,从不敢试图干预皇权决策。

    直至朱元璋病逝,朱允炆继位,皇权的交接才得以按朱元璋的遗愿进行。

    这正是因为朱元璋终其一生都处于权力巅峰,既无内忧动摇根基,也无外患削弱权威,储君的存在始终是辅助而非威胁,自然不存在夺权的可能。

    再看李渊,他被李世民逼迫退位时,早已因“玄武门之变”失去了对核心军力的掌控,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被杀,朝堂重臣或倒向李世民,或保持沉默,李渊的皇权已名存实亡;

    李隆基在马嵬坡后被软禁,是因为安史之乱让他失去了民心与军心,逃亡途中的狼狈与决策失误,让将士们更愿追随能稳定大局的李亨,他的权力早已随大唐的国运一同崩塌;

    赵佶禅位给赵桓时,金国的铁骑已逼近汴梁,他既无力抵御外敌,也无法安抚朝臣,只能以“禅位”逃避责任,那时的放权不过是权力崩塌后的无奈之举。

    反观那些权力稳固的帝王,即便储君已至中年,也绝无轻举妄动的可能。

    这便是皇权的铁律:储君的不敢动,从非源于孝道,而是源于帝王巅峰期无可撼动的权力威慑。

    当帝王能牢牢握住军权、掌控朝局、震慑百官时,即便储君再有野心,也只能收敛锋芒,乖乖等待权力的自然交接——毕竟,没有任何一位储君,敢在手握绝对权力的父皇面前,拿自己的性命与未来冒险。

    也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考虑与自信,赵俣才大力为赵寿铺路,甚至放任他发展。

    ……

    出去历练了几年,赵寿才彻底知道,他父皇到底有多厉害。

    赵寿甚至很没出息的想,穷自己一生,也达不到他父皇的十之一二,哪怕他将来真的继承了他父皇的皇位。

    这让赵寿哪敢去想当李世民?

    赵寿也不觉得他有李世民的能力和魄力。

    甚至,赵寿的内心深度还很怕继承他父皇的皇位。

    只因他实在没把握在他接手大宋之后,能把一切都做好。

    万幸!

    赵寿再见到赵俣后,发现赵俣依旧跟几年前一样年轻健壮。赵俣看起来,甚至比赵寿也大不了几岁,就是说他们是兄弟,都绝不会引起任何人怀疑。就仿佛,时间在赵俣身上定格了一般。

    赵寿看了一眼赵俣身边几百个莺莺燕燕,想到赵俣后宫中的一万多佳丽,再想到赵俣那毫不节制却丝毫都没有影响到他身体的生活习惯。

    赵寿忍不住去想,‘或许我活不过父皇,能安安稳稳地在储君之位上度过一生……’

    话说,对于赵俣如此狂热地喜欢女人,赵寿始终都不理解。

    在他看来,女人只是生儿子的工具而已,有几个够用就行了,何必弄这么多?

    赵寿有心劝一劝他父皇,不要再贪恋美色,免得她们影响他父皇成为史上最伟大的帝王。

    可现在仅是给赵俣生过儿女的女人,都已经有一千多了,难道让他父皇始乱终弃不要这些女人?

    这显然不现实。

    再者来说,赵寿也知道,他父皇好女色归好女色,却从来都没有因为女人就耽误过正事。

    关键,身为儿子,身为臣子,又怎么能去抓住父君的过错不放?

    所以赵寿也只能是听之任之了。

    见赵寿进来,原本正躺在一众宫人中间,接受她们按摩,听张纯和萧普贤女汇报奏章的赵俣,伸出手叫停了张纯和萧普贤女,然后缓缓坐了起来。

    打量了一番自己这个已经比自己还高的长子,赵俣一脸慈爱的说:“高了,壮了,不错。”

    赵寿拜道:“儿臣叩见父皇。”

    “免礼平身。”

    让赵寿起身以后,赵俣问:“此行收获如何?”

    赵寿答:“颇丰。”

    赵俣问:“哦?都有些甚么收获?”

    赵寿侃侃而谈:“为君者,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

    ……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