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八十六章 封狼居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阶,疾步朝城门楼冲去。

    城楼上的辽兵早已听到下方的动静,看到人群混乱,正骂骂咧咧地往下跑,准备查看情况。他们刚到楼梯口,便与冲上来的宋军精锐撞了个正着。

    宋军精锐毫不犹豫地扔出了轰天雷。

    这些处于偏远地区的辽兵,根本不认识这种大杀器,他们将这种“奇怪的武器”当成带木柄的铁疙瘩,以砸为伤害,至于它们为什么会冒烟,这他们就没时间细想了。

    还有一个辽兵眼疾手快捡起来了一颗轰天雷,想要扔回来砸宋军。

    那辽兵刚攥住轰天雷的木柄,尚未借力扬起手臂,掌心便传来灼烫的刺痛。引线燃至末端,火星在晨雾中迸出刺眼的红光,紧接着,沉闷的炸响如惊雷般在瓮城上空炸开。

    碎石与断木混着滚烫的气浪朝四周喷涌,近旁两名辽兵瞬间被掀飞,甲胄碎片如暗器般嵌入城墙。未及反应的辽兵被气浪裹挟着撞向雉堞,脑浆与鲜血顺着城砖缝隙蜿蜒而下,在晨光里拖出暗红的轨迹。

    另几颗轰天雷接连在城楼炸开,浓烟如墨团般翻涌,将整个门楼笼罩。被震晕的辽兵刚挣扎着起身,便被宋军精锐的弯刀划破脖颈,温热的血珠溅在弥漫的硝烟中,瞬间被蒸腾成细小的血雾。

    残存的辽兵吓得魂飞魄散,转身想往城楼深处逃窜,却被疾冲而来的宋军精锐堵住去路。锋利的长枪精准刺入后心,尸体顺着台阶滚落,与先前倒下的同伴堆迭在一起,阻断了后续辽兵的退路。

    不过瞬息,城楼便被宋军掌控。

    杨可胜踏着满地狼藉走上城楼,抬手抹去溅在脸颊的血点,目光锐利地望向城内,示意手下迅速放下吊桥,迎接城外的大军。

    吊桥铁链在绞盘转动下发出“吱呀”闷响,铁索上凝结的晨霜簌簌掉落,随着最后一节木桥重重砸在护城河对岸,烟尘与冰碴一同飞溅。

    与此同时,杨可胜赶紧跑到城楼看台上,从怀中小心取出两枚信号弹点燃。

    只听嗤嗤两声,两道火光腾空而起,接着,听到“轰轰”两声,两枚火焰弹在空中炸响,随后几道灰白色烟线从空中缓缓垂落。

    见此,杨可世等人哪还能不知道,杨可胜他们得手了?

    早列阵以待的宋军轻骑兵,立即出发,杨可世一马当先。

    先前破城的精锐已列阵城门两侧,刀刃上的血珠顺着锋刃滴落,在青石板上积成细小的血洼。

    为首的杨可世挥旗示意,重甲骑兵随即催动战马,马蹄踏过城门时,溅起的血沫与尘土粘在马腹甲片上,黑色的鬃毛被风掀起,与身后扬起的大宋旌旗连成一片。

    六千宋军很快便在可敦城的东门前集合完毕,准备入城。

    这时,张宪向杨可世建议:“不可尽数进城。”

    杨可世不解:“为何?”

    张宪回答说:“必有辽军至此,留下部分人马,一则可阻击敌军,二则万一我等夺城不利,退出时也可有个接应。”

    杨可世觉得张宪说的对,便问:“你等谁愿留下?”

    高世宣、杨可弼、杨可胜都不吱声。很明显,他们都不愿意留下。进城攻击是主角,留在城外阻击是配角。谁会心甘情愿地放弃做主角而去做一个配角?

    其他五千人马全都是杨家军,只有自己带来的一千人马是岳家军,张宪微微一笑,说道:“主意是末将出的,自然是末将留下。”

    张宪部装备了新型李琳铳,战斗力最强,留下来阻击辽国的援军,确实比较合适。

    而且,西军向来内部抱团,排外。

    所以,张宪愿意留下来最好不过了。

    临分别前,张宪嘱咐杨可世:“一切以成大事为先,不可妇人之仁。”

    杨可世眼中寒光一闪,道:“张将军放心,某家必不误国事!”

    言毕,杨可世就率领宋军杀入城中。

    杨可世率军入城,长枪直指街巷深处。巷口辽兵刚举起长盾,便被身后宋军以神臂弓攒射,箭矢穿透木盾缝隙,将数人钉在土墙之上。

    宋军骑兵随后

第三百八十六章 封狼居胥-->>(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