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七十八章 大宋的辽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以说,辽国国内,“人皆知晋王贤而属望焉”。

    当时,金军南下,辽朝半壁江山沦陷,耶律延禧沉迷游猎、荒废政事,还疏远贤臣、任用奸佞,导致朝政腐败、军心涣散。在大辽王朝濒临崩溃之际,耶律敖卢斡的贤明与耶律延禧的昏庸形成鲜明对比,成为辽人眼中挽救危局的唯一希望,无论是贵族官僚还是普通军民,都将复兴辽朝的期待寄托在他身上。

    部分契丹贵族将耶律敖卢斡视为政权延续的核心。甚至有人直接计划扶持他登基,以取代耶律延禧重整朝纲。

    朝中大臣也普遍认可耶律敖卢斡的继承资格,即便他因庶出身份未被立为太子,多数官员仍默认他是最佳继位人选,这甚至引发了萧奉先等势力的忌惮。

    耶律敖卢斡还体恤下属、善待百姓,在军队和民间积累了极高声望。

    不少辽军将领甚至“只忠于晋王而不忠于辽帝”,普通军民也坚信他继位后能减免赋税、整肃军纪,改变乱世中的生存困境。

    可以说,赵俣在辽国即将灭亡之时,立了耶律敖卢斡为辽国的皇帝,实际上是给辽国打了一记强心针,让辽人看到了复国的希望,哪怕耶律敖卢斡只是一个傀儡皇帝。

    耶律敖卢斡继承了耶律延禧的皇位后,尤其是赵俣允许耶律敖卢斡去辽中京担任“真正的皇帝”之后,耶律敖卢斡也想大干一场,他命令官吏百姓上奏陈说应当采行之事,颇有复国之志。

    耶律敖卢斡生性宽厚,讨厌杀人。捉住逃亡者,只是使用笞刑(也就是,用竹板、荆条拷打犯人脊背或臀腿的刑罚)而已。如有自动归附的,就授给官职。顺便对左右说:“欲归我者,自可来;不欲从者,任其去。何必强逼之?”

    耶律敖卢斡还经常取出唐朝的《贞观政要》以及林牙耶律资忠所作的《治国诗》,命令侍从诵读,表明他的学习之心。

    因为耶律敖卢斡前期的表现,乌古部节度使糺哲、迭烈部统军挞不也、都监突里不等人分别率领部众前来归附。

    从此辽国诸部相继到来。

    辽国也因此好起来了一点。

    然而,连一年都没到,可能是少年人没有常性,可能是时局太过糟糕让他看不到复国的希望,也可能是萧普贤女和萧瑟瑟抓得太紧根本不给他实权,耶律敖卢斡日渐纵逸怠惰,开始喜欢蹴鞠,以及其它从赵俣的后宫中流传出来的游戏。

    耶律淳直言极谏,耶律敖卢斡才收敛一些,不再沉迷这些游戏。

    可没过多久,耶律敖卢斡就故态复萌,偷偷蹴鞠和玩其它小游戏。

    还有,耶律敖卢斡花钱大手大脚,动不动就重赏身边的随行人员。

    ——这可能是因为,耶律敖卢斡一直在大宋以及萧普贤女和萧瑟瑟的控制下,没有安全感,才想通过重赏,得到一些忠于他的人。

    可问题是,耶律敖卢斡就是一个穷皇帝,他哪有钱啊?他的那点钱,都是耶律淳等人好不容易才从战场上打出来的战利品,每个铜钱上都沾着辽人的鲜血。

    于是,直长保德就劝谏耶律敖卢斡:“今国帑虚竭,若此滥赏,何以供给?”

    耶律敖卢斡恼怒地说:“昔在福山校猎,汝诬害猎官,今复为此言!若失诸部,吾赋税何所取?”,不肯采纳他的劝谏。

    还有,耶律敖卢斡命令群牧运送盐和粟米,而有百姓盗取,商议登记其数量责令他们赔偿。

    耶律敖卢斡不懂装懂,自己拟定价值:每盗一车粟米,赔偿一只羊;三车赔偿一头牛;五车赔偿一匹马;八车赔偿一头骆驼。

    左右都说:“今羊一尚难易粟二斗,竟以偿粟一车,不可也!”

    耶律敖卢斡却固执地说:“民之所有,即吾之所有。若令尽偿,民何以堪?”

    见耶律敖卢斡如此治国,很多来投残辽的小部落,失望不已,转而去投大宋了。

    而见此,耶律敖卢斡更是破罐子破摔,不仅公开沉迷蹴鞠等他喜欢的小游戏,还学起他父亲耶律延禧,对打猎沉迷起来。

    萧瑟瑟教训了耶律敖卢斡好几次,可他当着萧瑟瑟的面,千依百顺,转头就我行我素。

    见耶律敖卢斡如此昏庸,很多有识之士都看明白了,辽国气数已尽,转而去投大宋,或者去投代表大宋的萧普贤女……

    ……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