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四十二章 第二个知道赵俣是穿越者的女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早的有线电报终于研发出来了。

    虽说这个阶段的电报存在着诸多的缺点,像信号传递距离极有限,往往不过数十里便衰减得难以辨识,稍遇阴雨潮湿,电流更易泄漏,报文常变得支离破碎;发报机与收报机的灵敏度不足,电磁继电器反应迟缓,使得电码传递速率极低,一份百字报文往往要折腾半个时辰;至于那天然树脂与麻布构成的防护层,虽能勉强防潮耐磨,却经不起长期日晒雨淋,尤其在南方梅雨季,外层麻布易霉烂,树脂层也会因温湿度剧烈变化而开裂,隔三差五便要停工检修。

    好在这些问题并非无解。传递距离短,便效仿驿站模式,每隔三四十里设一座电报站,安排专人负责信号转接;灵敏度不足,便让工匠反复打磨继电器的铜片触点,调整磁石强度,慢慢摸索出更稳定的触发机制;防护层易损坏,就专门组建巡线队伍,定期更换老化线段,遇恶劣天气提前加固。

    虽离此时的电报与理想状态相去甚远,但它终究实现了“隔远传书”的核心功能。

    关键,能用,便是第一步。路是走出来的,机器设备也是用着用着,才知道该往哪儿改。

    可以说,电报的诞生,绝对是通讯史上里程碑式的发展过程。

    这也就难怪,麻晓娇想快点向赵俣展示他们的研发成果了。

    赵俣边亲自帮麻晓娇擦拭着身体,边听麻晓娇给自己介绍电报的研发过程与意义,以及将来的发展方向。

    等一众宫人帮麻晓娇穿好衣服,赵俣陪麻晓娇吃了晚饭。

    赵俣过午不食,所以,这顿饭是,麻晓娇吃着,赵俣在一旁看着、陪着、甚至是亲自给她夹她喜欢的菜肴。

    对于麻晓娇,赵俣展示出来了远超别的女人的耐心。

    晚上,睡前小游戏玩完,赵俣让喜多将旁人带下去,搂着麻晓娇准备入睡。

    麻晓娇躺在赵俣怀中,头枕着赵俣的胳膊,憧憬道:“待臣妾为官家研发出火车、汽车、飞机、大炮、坦克、战舰、潜艇,以及电话、手机,官家便可统一全球,恁地时,农有馀粟,工有馀器,异日车舟四达,讯息瞬至,波斯献香,西域供玉,江南输锦,北地贡裘,各取所需,何用干戈?稚子皆入学,医者研药,匠者造器,人人乐业……”

    听麻晓娇说着幼稚的话,赵俣暗中摇头不已,他很清楚,麻晓娇描摹的那番景象,终究只是空中楼阁。

    人性之中,欲望如影随形,或求温饱,或逐名利,或贪权势,纵是四海归一,这根深埋于骨的引线也断难拔除。

    世间物产总有丰瘠,土地有肥硗,技艺有巧拙,有人坐拥万顷良田,便有人困于寸土难生;有人执掌百工之技,便有人只能俯首劳作。如此差异之下,不均之感自会滋生,怨怼之情亦会暗长,所谓“各取所需”,不过是忽略了人心无尽的奢望——今日求得一粥一饭,明日便想绫罗绸缎,后天更欲金玉满堂,永无餍足之时。

    阶级的壁垒,更是难以消弭。纵无国与国的疆界,也会有朝野之分、上下之别,有发号施令者,便有俯首听命之人;有居庙堂之高者,便有处江湖之远之人。层级既存,规则便生,而规则的制定者,终究会为自身所处的阶层谋利,其间的倾斜与偏颇,便是矛盾的温床。或是苛捐之重,或是徭役之繁,或是权柄之私,但凡有一处失衡,便足以让平静的水面掀起波澜。

    即便有一天赵俣真能统一全球,也不过是将纷争的范围从列国之间转向域内之隙,使世界暂时少了些纷争罢了。

    这人性的复杂,从不是几部机器、几条线缆便能熨帖平整的,正如江河行地,虽可疏浚导流,却断难让其永不泛滥。

    麻晓娇心中的理想国,是基于万物皆善的假设。

    可这世间,善与恶本就如昼夜相生,从未有过一方彻底压倒另一方的时刻。

    麻晓娇呢喃道:“若是真有那一天……也不枉……咱们穿越一次。”

    言毕,本来就极累又没轻被赵俣折腾的麻晓娇,就睡着了。

    麻晓娇是睡着了,可本来也已经有困意的赵俣,却瞬间惊醒,‘也不枉咱们穿越一次?!这个咱们,是她口误,还是她跟倾城一样知道我也是穿越者了……’

    ……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