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辽国。”
“还有这次灭金,形势已然如此之好,国库充盈,兵强马壮,还有强大的火器,按照你和很多人所想的,就该平推了金国,可官家却选择了炮楼战术,不给金国任何机会。”
“这样沉稳的战略定力,才是一个千古一帝该有的表现。”
听到这里,李琳也是感慨万千。
作为军人,尤其是一个对现代化武器非常有信心的军人,李琳是不同意大宋打这种呆仗的,因为这太慢了,也体现不出来他们这些善战之人的水平。
可话又说回来,李琳也不得不承认,赵俣最终决定的方案,确实是会让大宋稳胜不败,从国家的角度来说,这才是最稳妥的。
等到大宋将东北彻底拿下,那时的大宋在这个世界将再也没有对手,再学汉唐也不迟。
张纯继续说:“还是以崇祯为例,崇祯在位十七年,内阁换了五十个辅臣,史称崇祯五十相,他谁也不信,他还前后发了五次罪己诏,自己抽自己嘴巴,可过后就全忘了,该干嘛干嘛,杀袁崇焕寒了将士们的心,虽然袁崇焕自己有问题,但是你给活剐了,这就太过了,你让吴三桂这帮人怎么想?”
“再说咱们官家,登基到现在,就用了两位宰相,章惇还是老死在任上的,宰执也是,几乎都是因为年老而致仕,哪位宰执离开朝堂时,不感激官家的知遇之恩?将领也是,无一不心悦诚服地追随官家左右。这份胸襟与气度,远非崇祯之流所能及也。”
李琳插话道:“你说得没错,可我印象当中,崇祯好像也没那么差吧,不都说他有道无福,在位十八年,旱九年,涝九年,才民不聊生,哀鸿遍野?好像崇祯还恪业勤政,不贪杯好色,品德高尚?”
张纯笑着摇头:“这个没用,如果按照你说的标准来评定皇帝,那么排在第一的是王莽,那是个完人,道德典范,可你能说王莽是一个好皇帝吗?”
顿了顿,张纯又说:“是,崇祯最后几年赶上了全球小冰河期粮食欠收,再加上北方一场大瘟疫,但这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不是大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要不是,最后崇祯选择了在煤山自缢壮烈殉国,给他自己和大明找回了点颜面,他在历史上的评价,都比不上赵佶,应该跟赵桓画个等号。”
说到这里,张纯总结:“好皇帝就得像咱们官家这样,有点缺点甚至是缺陷没什么,关键是,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干什么,就像现在,官家就该凯旋回京,坐镇中央,不给任何人、任何事撼动自己皇位、撼动大宋江山的机会。”
“用崇祯的所作所为与官家这十五年的表现一对比,谁是昏君、谁是明君一目了然,明君的标准也就有了。”
张纯看着赵俣的背影,满眼迷恋地说:“真不愧是我选的和我一手调教出来的皇帝,就是这么完美无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