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奏事,基本都是能捅破天的大事。
并且,海瑞之言,朝中科道官与民间百姓皆信。
在海瑞这种人眼里,朝堂处处都是毛病,百官各个都有问题。
张居正担心海瑞出言太猛,影响朝政,故而让沈念传话,海瑞有些事情可以先征求征求沈念的意见,而不是直接上疏。
沈念接过书信,用手一捏,发现这次的书信比往常的两倍都要厚。
“想必是海老又有一些新鲜的经历要与我分享了!”沈念喃喃道,二人当下已成了忘年交。
……
片刻后。
沈念坐上马车,先将窗户打开,然后撕开了海瑞写给他的书信。
从信封中取出信纸后,沈念发现是两迭信。
当即,他先将厚的信放在一旁,然后看起了薄一点的信。
信内,海瑞先是祝贺沈念入阁,然后围绕着沈念所主张的“先民、再吏、后官”言论,说了许多。
海瑞是典型的爱民派,且比沈念更激进。
沈念只是主张:苦一苦百姓不如苦一苦官员;海瑞直接主张:百姓受苦,实因杀的贪官不够多。
之后,海瑞回答了沈念上封信询问他的事情。
先称自己身体还非常好,然后承诺年底就致仕请辞,专职当沈言澈的老师。
沈言澈这个月刚过完四岁的生日,年后,便算五岁。
当下,官宦士族的孩子,五岁左右便开始入学。
沈念依稀记得,自己五岁时,已经能熟背三字经与百家姓了。
海瑞之所以致仕,是因为他的身体确实撑不住当下的差遣了,再干下去,就是白拿朝廷俸禄了。
沈念看到此话,不由得笑容灿烂。
近日。
申时行、王锡爵、翰林院的多个检讨、编修、修撰都想成为沈言澈的启蒙老师呢。
但当沈念说欲请海瑞担任专职老师后,其他人都不争了。
教人先教人德。
论品德,当今的海瑞是全天下读书人都无法逾越的一座大山。
随即,沈念翻开第二封信。
第二封信第一页上,海瑞称他写了一篇时政策,但不知是不是不合时宜,便让沈念过目一番,若沈念觉得可行,可将其交由内阁。
这道时政策的名字叫做:《请裁天下冗官冗职策》。
海瑞称,自嘉靖三十年后,大明逐渐显现出五大积弊,分别是:宗室骄恣,庶官臃肿,吏治因循,边备未修、财用大匮。
翻译成白话来讲就是:宗室太横,官职太多,官员太惰,边防太差,朝廷太穷。
但随着高拱与张居正两位首辅的新政措施推进,有四大积弊已有所改进,但“庶官臃肿”仍然未曾得到改善。
即,大明官职冗多,官员冗多的问题非常严重。
紧接着。
海瑞列举了当下朝堂冗官冗职的主要特征。
其一,地方官职太乱,重复设官,一职多官,一事多官,程度严重,新政之后,不减反增。
比如:有州府原设通判一员,如今有州府设通判三员,原设县丞、典吏各一员,如今也增至二员、三员。
比如:两淮、山东有巡抚,但又在徐州添设巡抚都御史,乃是典型的一事多官。
比如:山东德州既有兵备分训,又有民兵佥事,职位混乱,使得地方官衙管理无序,百姓徒增烦扰。
……
其二,武官升授太滥,武官添设严重。
比如:朝廷恩荫大臣勋贵时,经常加厂卫、监局等属官职,徒增消耗。
比如:嘉靖时为抗倭,在狼山、金山增设副总兵、参将把总、巡江巡视等,当下这些武职仍然存在。
……
其三,两京增官加员严重。
南京诸多虚职之上,又设副贰佐杂之官,这些官员无所事事,整日以喝茶听戏为乐。
京师六部工部、礼部,兼官甚多,皆配属官,然属官无所事事,终日少有差遣。
……
其四,京师官举荐太滥,事务繁冗。
举荐太滥,指的是京朝官举荐非进士身份的人担任官职,其中最明显的便是举荐举人入国子监、入六部、入翰林院等。
事务官,主要指的是太医院,嘉靖初年,太医院只有一百一十一
第0301章:砸饭碗!敢不敢捅一捅大明官场的天-->>(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