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之所以设下,便是为了防止军阀出现,让代表了朝廷与相府意志的参军来领导军队。
这是制度化问题,必须让国家军队依靠制度运转,而不是依靠某个名将、悍将运转。
而一旦把决策权交回到将军手上,那就回到原来的老路子上了,是制度的退化。
但在马谡街亭之败后,让参军来决策还是让将军来决策,赫然在军中产生了极大的争议与分歧。
国家儒臣自然坚持让参军决策。
而军队自然力争将军决策,不能让未必知兵的参军来指挥将军们执行具体的作战任务,再重蹈一次马谡街亭覆辙。
而如此争议分歧,在刘禅与丞相充分地交流过后,在岁首建元改年时终止了。
天子与相府联合颁布正式诏令。
将原本的『参军有停止将令执行之权』,
改为『在有争执的情况下,迫在眉睫的战役决策由将军决定,战略及人心思想问题由参军决定,且作下决定后要立即向上汇报说明,也要召开军议让军司马以上尽皆知悉』。
按刘禅的说法,这是充分尊重军事规律,充分赋予军事将领临机决断之权,也是参军、宿将集体领导下的军政分工负责制。
所以说,像刘禅这样的不知兵之人在前线领军作战,做好战略及政工工作就行,将军们在战场上把仗打赢了,功劳、威望自己就来了。
自从去年步骘、诸葛瑾在西城败军被擒以来,民间甚至什么大汉天子武功盖世都出来了。
刘禅表面上虽然不以为意,淡然置之,背地里已经开始臆想自己死后要用什么谥号,在后世的口碑能不能追得上秦皇高祖汉武世祖了。
哼哼,真让大汉在他手下三兴,就是世祖刘秀他也不放在眼里,他现在算是看明白了,自己现在妥妥的爽文男主,又有丞相在,真一统天下还能比不上刘秀?
就譬如参军这个职位,该如何进行系统化?
就连丞相如此大才都要慢慢摸索,而看了不少杂书的刘禅却知道,须得设置总参谋部。
总参谋部职能还得细分。
诸如作战参谋,情报参谋,军需参谋,军务参谋等等。
非止如此,总参谋部还得在各军各校间成立对应的直管下属参谋部。
作战总参谋与某军作战一级参谋对接,某军一级作战参谋,则与某校二级作战参谋对接。
毕竟参军围在将校身边,只是加强了将校的大脑,而大脑再如何灵活缜密,躯干四肢不能及时接受处理命令,也就是个半身不遂。
只是,眼下确实没有这么多可堪任事的参军就是了,但这个…刘禅也有办法啊。
成立军校突击学习不就是了?前线将军可以成为参军,参军同样可以成为将军。
这段时间,关中无战事,丞相已经在长安着手做这件事情了,刘禅这天子自然是军校的名义校长,丞相暂时负责具体事务。
这是前所未有,后未必有的史无前例的大事件!
因为治兵、用兵之法,以及所谓兵家谋略,自古以来就是将门豪族发家保族的命根子。
试问哪个愿意拿出来分享?
现在,长安军校不但教授军校学子如何执行具体的军务,如何制定具体的计划。
丞相、费祎、邓芝、宗预…甚至暴脾气的魏延,甚至不识字的王平,都不时在闲暇或回京述职之日,到军校客串一番讲师。
通过复盘他们打过的一场场或成功或失败的战役,给军校生们分析赢在哪里,输在哪里,到底要如何才能赢得更加彻底?又到底如何才能反败为胜?
第295章 军政分工,国家乏财-->>(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