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计划,需要在中培离开前敲定。
当然了。
除了家属随军第一批要陆续过来,提供店面,租金,进货渠道等等问题需要协商外。
整个蓝军营的分队规模训练,也要更加细致化。
医疗分队有利剑训练计划。
其他连队也有刺客计划。
这些都是从春雷行动中延伸出来的想法。
刺客计划,大概的意思就是,铁甲团未来走合成分队规模,作战体系就决定了武装侦察分队,主要负责担负指引战术导弹,空军师重火攻击,以及地面敌情侦察任务。
年前的演习,斩首和破袭都进行的挺顺利。
陈默就打算,把这两项任务交给进攻性,以及战场独立性更强的警卫大队。
由警卫大队组建狙击手分队,专门用来执行后续的斩首和破袭。
正好,这些也符合张川他们的老本行。
铁甲团毕竟是一个新单位。
上面又采取散养模式,只是给装备,给给养,其他的发展上面基本不过问。
陈默也想要一个二营,但这时候,军部的精力不在他们这,连带着培养信息化干部的速度都提不起来。
上面也不过问。
给的最大便利就是,其他的单位,自从士官改革走上正轨之后。
提干流程卡的非常严格,谁想提干,优秀班长,优秀党员,立功次数,三者缺一不可。
并且提干必须去军校进修。
而铁甲团没有这种限制,基本有提干需求,只要写报告,阐述原因,合情合理,上面就能批。
不过分就行。
这种情况下,陈默就没办法在离开前,更好的发展铁甲团编制,只能从内部着手。
带着营里的干部,一点点根据实际情况,规划未来两年,甚至三年内,团内发展计划。
走一步看一步呗。
按照陈默个人的设想。
这一世,就算信息化实验获得成果,有个现成的部队在这放着。
上面也只会优先发展机械化,把陆军主要精力放在大多数主力上面。
不可能太过关注信息化。
真正能引起足够重视,或许还得到02年,甚至03年,第二次沙漠风暴来临才行。
不过,这么做也无可厚非。
眼下上面想发展,属于心有余而力不足,铁甲团的装备不可能遍及全军。
哪怕规定,一个大军区只有一个信息化营,也不是所有军区愿意拉低自身的发展,再供养出第二个蓝军营。
因为没有意义。
就算眼下,七大军区都有信息化营,战斗力都能对标蓝军营,又能怎样?
改变并不大。
一条路走通了,就放在这等着,等其他大多数单位机械化阶段改革,跟铁甲团装备无限拉近差距。
那时候,才是发展铁甲团的最佳时机,始终保证这一个单位处在领头羊的地位。
让机械化阶段改革有目标,有方向就可以了。
多余的折腾,让陈默自己说,都没有意义,战争一旦来临,依靠的依旧是那些大规模主力,而非区区几个信息化营。
让几个大军区这时候,拉低七八个军区的整体发展,建造出同等数量的蓝军营。
在政策和方向上,属于重合,优先权重不会那么高。
上面最强大脑决策层,不可能看不出这么简单的问题。
。。。。。。。。。。
两天的时间,对于陈默来说也就是眨眼的功夫。
营里天天变着法子制定训练大纲,制定好,就详细的讲给各连队,监督着去执行。
时间很快来到2000年2月19号,也就是元宵节。
上午七点多。
陈默吃过早饭,别看他平时嘴挺硬,但真到了节日,那也是知道捯饬一番。
把柜子里87式常服拿出来套在身上,三接头皮鞋擦的锃亮。
一切准备就绪后,右手拿着帽子,左手拿着腰带从楼上“噔噔噔”的下来。
刚到楼下。
迎面就碰上一边剔牙,一边低头走路的汪建斌。
“呦!穿的这么骚气,去演话剧啊?”
老汪斜着眼瞅了下秀才。
陈默人也实诚,随口说道:“演你妹啊,元宵节了,去老乡家里看看,慰问慰问。”
“慰问?”
汪建斌原本都没打算继续问,可听到要出门,当即来了精神。
他双眼泛着亮光道:“去谁家,巴图尔老丈家,还是哈斯赫家?”
“不确定,等下看看再说。”
陈默微微摇头,老汪说的这几家,是营里干部经常慰问的几个老乡。
营里很多人也都熟悉。
毕竟,铁甲团来到塞外驻扎,跟当地人打好关系,建立信任非常重要。
为了让慰问更有意义,营里专门找当地的民政部门了解过,哪个家庭更困难,哪个家庭有娃娃参军,倒在边境线,哪些家庭没有孩子。
慰问的重点,都集中在这些家庭中。
陈默简单打过招呼后,也没管老汪,他本意是先去办公室坐会,等八点了再下来带着王路一一起,去老乡家做客,慰问。
也算在生日这天,体会一下这塞外的风土人情,毕竟,这地方也实在没有别的工作可干。
只是,等他走到行政楼前时。
王路一已经到了。
她提前了半个小时左右,依旧穿着迷彩服,跨个小布包,蹲在行政楼前一侧的空地上。
白净的下巴磕在膝盖,低头静静的看着地面枯草堆里的蚂蚁,在脚边爬来爬去。
偶尔她也会从布包里捏出一些馒头碎末,撒在地上,看着小蚂蚁相互触碰触角,传递信息,呼叫伙
第三百四十六章 节日相约,另类慰问-->>(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