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的女儿,与曹节结为翁婿,而后被举为孝廉,入仕为尚书郎。
    彼时,冯芳与桓彬同为尚书郎,但桓彬与彼时的尚书左丞刘歆、右丞杜希结友饮酒,却唯独排斥冯芳。
    冯芳因此恼羞成怒,在岳父曹节的支持下,上奏弹劾桓彬与刘歆、杜希借喝酒聚会结党。
    时任尚书令的刘猛庇护桓彬将这件事压下不处置,冯芳的岳父曹节大怒,劾奏刘猛与桓彬为“酒党”,最后结果将刘猛、桓彬等免官禁锢。
    桓彬被禁锢在家,郁郁寡欢,光和元年(178年)卒于家中,终年四十六岁,无子。
    桓彬与桓典,皆出身沛国龙亢桓氏。
    桓典曾祖父桓郁生六子:桓普、桓延、桓焉、桓俊、桓酆、桓良。
    桓典是三房桓焉的孙子,而桓彬是五房桓酆的孙子。
    朝堂上相互弹压,这原本都算不得什么,不过是政治斗争罢了,犯不着两族结怨,仅仅是两个当事人之间的恩怨罢了。
    况且世家大族的各房之间未必有多和谐,但冯芳的政治打压却让龙亢桓氏的五房意外终结在族谱上了。
    意外导致龙亢桓氏五房绝嗣,这就犯了忌了,哪怕这并非冯芳的本意。
    龙亢桓氏需要交代,这事关家族颜面。
    而于光和二年接任尚书令的曹节,自然也是不愿意退让。
    这事不单单是涉及两个家族了,女婿吃亏是小,他以宦官身份担任尚书令,本就饱受非议,此刻自然不能退缩,冯芳背后的父城冯氏也不会允许家族失了脸面。
    结果就是,你父城冯氏是云台二十八将后裔,但我龙亢桓氏也是三朝帝师之后,两家争斗了许多年。
    曹节生前玩命打压龙亢桓氏,将桓典的父亲桓顺第二次禁锢在家。
    熬到曹节光和四年病逝,龙亢桓氏也发起了反击,不断检举曹节的族人以及父城冯氏的不法行径,发动清流声讨,曹节的族人以及父城冯氏也被缉拿了不少族人。
    甚至因第二次党锢之争而被禁锢的党人也在背后使劲,以至于宦官集团见状也在背后推波助澜,两家争斗竟成了宦官和党人之间的代理人战争,打得头破血流。
    两个家族争斗了快十年,彼此都折损了不少族人,以至于仇恨越积攒越深,几乎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怨。
    刘辩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却故作不知,含笑望向冯芳道:“冯卿,朕将你从尚书台外放陈郡为郡守,心中可有埋怨?”
    桓典一双眼睛几乎钉在冯芳身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袖袍的边缘,嘴角也勾起一抹冷笑。
    他等待一个发难的时机。
    但凡冯芳这厮敢有半句透着几分不满意味的话语,他就立刻以大不敬之罪弹劾。
    他知道对这种弹劾对冯芳没什么杀伤力,但弄不死你还恶心不死你?
    若是天子因为冯芳厌弃那位尚未正式入宫的冯宫人,呵呵……
    冯芳自然觉察到了桓典那虎视眈眈的模样,心中暗骂,同时慌忙从座位上起身行礼,汗如雨下,辩解道:“臣绝无此意!国家将纳小女为宫人,这已然是天大的恩赐,臣岂能得陇望蜀呢?”
    话虽如此,但冯芳心底还是有些
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司联查,除恶务尽!-->>(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