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二十五章:孝廉归属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策试者,还有北海相秦周举荐的孙乾。

    二十二岁的孙乾在今年年初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毕业,刘辩还参与过今年年初的太学生毕业典礼,亲自授予了这一批的优秀毕业生官职。

    太学并无修业年限,相比于后世的学校,太学更像一座荟萃天下名师巨典的宏阔书库。

    太学生平日里以自学为主,五经博士定期开筵讲经,为太学生答疑解惑。

    而太学招收学生亦没有严格的年龄限制,过往虽是只招收18岁及以上的太学生,并没有年龄上限。

    随着不少未满18便通晓经学的“神童”出现,太学也逐渐允许未满18岁的太学生以“童子郎”的身份就学。

    太学会保障太学生的三餐和起居,只要你的财富能支撑得起自身家庭开支,那么甚至可以在太学从18岁学习至80岁。

    每年年末,太学都会举行岁试射策,试题以竹简书写并按难度分科陈列,其中甲科试题最难,乙科次之,太学生可自选参与甲科或是乙科的岁试射策。

    太学生从各自选择的科里,随机抽取竹简,根据竹简上的试题进行答题,应试者随机抽取简策不可更换。

    因其作答需切中题意如同射靶,故而名为射策。

    成绩评定结合题目难度与答案质量,甲科最优者授郎中或太子舍人等职,乙科次之,多授朝廷各署衙令史(负责文书工作)。

    通过岁试射策得授官者,即为毕业。

    但许多太学生毕生钻研典籍,但穷其一生都未能通过岁试射策,以至于“结童入学,白首空归”者不在少数。

    而倚仗岁试射策授官,只是寻常豪门和寒门子弟的入仕渠道,如刘馥、孙乾等人出身不俗,不必经此途入仕,故而都未曾接受射策授予的官职。

    不过举孝廉入仕的起点,实际上与甲科优秀毕业生授官后的起点,皆为郎官,并无差异。

    但举孝廉入仕,履历更加光鲜,即从“学而优则仕”变为了“品学兼优”,就长远的仕途发展而言,举孝廉入仕的上限是要高于太学生通过岁试射策入仕的。

    因此毕业后的孙乾,直接辞官回乡,等待北海相秦周举他为孝廉再正式踏入仕途。

    孙乾善治《周官礼》和《左氏春秋》,非寻常空谈文人,故入侍中寺担任书令史。

    另有一人,

第三百二十五章:孝廉归属-->>(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