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二十三章:此真吾家千里驹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弯取直、疏浚浅滩、加固险段。

    其中最精妙的,便是以水门法。

    沿汴渠每十里设一水门,利用多个水门,通过切换引水的水门,可以让一段渠道停止引水,静置沉淀泥沙,然后利用另一段渠道供水,实现不停航清淤的效果。

    汴渠的修成,以“河汴分流”的手段,使得黄河泛滥时,河流同时进入黄河主河道与汴渠河道,分散了水流强度,保大汉黄河流域百余年相对安澜。

    自汴渠修成后的百余年内,黄河流域洪涝只有一次“河溢决堤”,即因为黄河泛滥而导致的洪涝,余者皆是暴雨所导致的决堤。

    不过尽管有着水门制度便于清淤,但后汉这近五六十年都未曾清理过汴渠里的淤泥。

    尽管汴渠利用河床落差,使得汴渠内的水流流速大大提升,提升了其冲刷和输送泥沙的能力,从而利用水流自身的力量将大部分泥沙冲入大海,大幅减缓了河床的淤高,但这并不等于河床不会淤高。

    若是寻常时候倒也无妨,可一旦遭遇了超过一个月的阴雨天,恐怕就会酿成黄河流域的洪涝灾害。

    小冰河期,发生什么灾祸都不算稀奇,譬如刘宏的熹平元年(172年)就发生过入夏以后霖雨七十余日的天气,以至于黄河流域洪涝泛滥,就连洛水都倒灌入雒阳城。

    再往前考究数十年,甚至还有黄河流域一连下了百余日的暴雨的诡异气候。

    洪涝的发生,往往伴随着饥荒、瘟疫等诸多伴生灾害。

    刘辩自问无法与老天爷沟通,令其少降灾厄,或是祈求母亲河少泛滥几次,因此唯一能做的,便是未雨绸缪,竭力提升大汉的灾害承受能力。

    疏浚汴渠等引流黄河的水渠所灌溉的耕田,仅仅只是附属的意外惊喜罢了,其核心目的便是提升大汉的灾害承受能力。

    这一点,许多人都未曾看出,却被年轻的刘馥一眼看破,并清晰地阐述于策论之中。

    单是这份远见卓识,就已远超诸多水利人才。

    更令刘辩感到惊喜的是,刘馥并非只是单单就核心目的侃侃而谈,而是具体到了参与施工的民夫数量、粮耗估算、建造成本,乃至依据河流改道与山林地形变化建议新修堤渠的方位地段。

    尽管刘馥的答卷中,许多内容尚有纰漏,在数据上也略有偏差,还有些水道的改道也尚且还有些纸上谈兵的意味,但这是缺乏数据支持和经验所导致的问题,总体框架思路的正确的。

    若是给刘馥充足的机密数据支持,再加以培养和历练以及实地考察,假以时日也许当真能主持汴渠诸多段落的改道。

    刘辩将刘馥的策试答卷和策试问答实录反复翻阅了不下十遍,方才将其缓缓

第三百二十三章:此真吾家千里驹也!-->>(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