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地区纳入赵朔汗国的版图没几年,正是对地方掌控最深入的时候。
王伯大当初赈灾的时候,将居民粗略分为五等,和赵朔汗国这种成体系化的统计,不知差了多少了。
其七,督促江南地区的地方官府,加强水利建设,利用现有的水源,最大程度地缓解旱灾。
其八,下达《灭蝗律》,确定官府和百姓在灭蝗中应该承担的责和义务,采取种种措施灭蝗。
这《灭蝗律》,其实是根据宋神宗的《捕蝗法令》略微修改而成。
该说不说,宋朝有千般不好,处理内政还是有其独到之处的。
这部《捕蝗》法令,被后世认为是古代对抗蝗灾的“集大成者”,其中很多措施即便到了现代社会仍然在使用。
只是由于官员的欺上瞒下,民间的迷信,以及地方财力不足的客观原因,在具体实行上经常会打不小的折扣。
其九,限制江南地区各种粮食的价格,不得高出官府所定价格售卖粮食。严打商人囤积居奇,有人告发而核实者,族诛!告发者,可获得收缴粮食的一成!
随着这九条措施的施行,天下震动!
……
……
呼伦贝尔大草原。
“你们都说说,现在家里都有多少只羊?”
苏级诺听十户长传达的,鼓励民间向捐粮的消息后,将三个儿子叫到了自己的帐篷。
他今年六十四岁,是朵儿伯多黑申的手下。随赵朔参加过西征,但已经退役很久了。
有四个儿子,但是幼子守灶嘛。小儿子就和他一起生活,对于有多少家底是非常清楚的,就不必问了。
“我家有二百挂点零头!”
“算上羊羔子,一百八十七!”
“我家大概有一百五十只吧,都是娜莎和孩子们在管,我也不大清楚。”
三个儿子如实答道。
苏级诺道:“如今王上要预备江南之地的灾荒,鼓励民间献粮。我们草原人没粮食,就献羊吧。我的意思,是每家留下一百只羊就够了,其他的都献给王上,你们以为怎么样?”
“行,听父亲的!”
“一百只够了!大不了,今年少吃些肉呗!”
“其实,剩下八十只,这日子也不是过不下去。”
三个儿子痛快地答应下来。
苏级诺本来还准备了一番道理进行说服呢,没想到三个儿子答应的这么痛快,不由得微微一愣,道:“这么痛快?你们果真愿意,把这么多羊献给王上?”
大儿子洛达勒嘿嘿一笑,毫不在乎地道;“这算什么?草原上羊不值钱,我们征扶桑可是发了笔大财!”
二儿子道:“我们自从加入王上麾下以来,可就没交过一只羊,一匹马的税。如今王上需要我们了,我们如果还吝啬几只羊,那还算是个人吗?”
“还有最关键的,草原上遭灾,王上都赈济过多少回了?王上的粮食从哪来的?还不是汉人交的税?在赈灾这事上,我们草原人其实是占了汉人天大的便宜啊!”
三儿子由衷地说道。
“就是这个道理。”
苏级诺叹道:“我们草原人有那么多牲口,如果都换成钱,应该比汉人农民富有的多。但是,草原上生活难啊!尤其是白灾一降,牲畜冻死无数,眼瞅着就要挨饿。”
草原人养牲口,主要目的可不是吃肉,而是以各种奶制品为食。
一般来说,一个家庭要有一百只左右的羊,才能维持温饱。
一场白灾降下,牲畜都冻死了,也就只能吃肉了。
牲口少了,奶制品从哪来?
当时这个冬天是过痛快了,但到了春天就得闹饥荒,甚至是全家活活饿死。
就更别提各个部落为了活下去,残酷杀戮的惨状了。
想到年轻的时候,部落里遭灾后的情形,苏级诺眼中闪过了浓重的忧惧之色。
他说道:“汉人和草原人互相扶持,对我们草原人来说,就是最好的结果。现在汉人遭灾,我们唯有竭尽全力地帮助,以后接受王上赈济时,才能心安理得。”
“只有王上的国家长治久安下去,我们才能一直过现在这样的日子,永远不用担心草原上的天灾。救江南之灾,不但是为了汉人,更是为了我们自己!”
……
……
与此同时,吐蕃行省。
“央金,你说留够自己吃的以后,最多能捐出出多少青稞来?”
多吉向着刚刚成亲不到一年,已经大了肚子的妻子,开口问
293章 超饱和救灾,赵朔汗国的华丽表演!-->>(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