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晚上,更是有爆竹阵阵,无数烟火腾空,火树银花不夜天,一片盛世景象。
    耶律楚材的府邸内。
    “铸儿,你对世子今天的大婚之典,怎么看?”
    耶律楚材向自己次子耶律铸看来。
    他有两个儿子,长子耶律玹,次子耶律铸。耶律玹随赵赫西征,现在却依旧留在西方,没有随赵赫回来。
    次子耶律铸,不但天资聪颖,望继承耶律楚材的衣钵。而且,今年十七岁了,已经可以当做成年人看了。
    耶律铸道:“王上为世子举办如此盛大的婚礼,无非是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加强世子的地位,让天下人皆知,世子是当确凿无疑的继承人。”
    “其二,就是借世子大婚之机,彰显国力,给天下人看了。不用说别人了,就是我看了都大受鼓舞。唐人有两句诗‘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如今,我赵朔汗国的气象,哪里是盛唐可比?真是想想,都与有荣焉啊!”
    耶律楚材却微微摇头,道:“你只想到了这些?”
    “那父亲大人的意思是……”
    “为父觉得,我就算了,但是到你这一代,应该改回本姓了。”
    “改回本姓?”
    饶是以耶律铸的聪明,闻听此言,也微微一愣。
    金国灭亡大辽后,为了磨灭契丹人的反抗意志,强令契丹国姓“耶律”,改为“移剌”。
    耶律楚材,不是已经改回来了吗?
    还改什么?
    不过,紧接着,他陡然间心中一动,道:“您的意思,是我改姓汉姓,姓刘?”
    “不错,正是如此。”
    耶律楚材道:“我们契丹人,本就是汉人苗裔。后来,契丹人建立辽国,国姓有两个,一个是契丹姓耶律氏,一个是汉姓刘氏。后姓,是契丹姓拔里比和乙室,汉姓就是姓萧。”
    “我虽是契丹人,但是,熟读汉人诗书,出口成章。对于契丹文字,却是一个字都不认识。既然如此,何必还抱着契丹姓不放,一定要传下去呢?你和你大哥俱皆改姓刘姓,也算回复本来。”
    耶律铸眼前大亮,道:“对,契丹不过是汉家一个分支而已!现在,哪里还有谁姓什么拔里比和乙室,都称自己姓萧了。我们耶律氏,现在才改回刘姓,已经算是晚的了。”
    其实,还有句话,他没说出来。
    赵朔口口声声称“愿和汉人和蒙古人共天下”。
    耶律楚材这个契丹人却为帝国首相,也太扎眼了。
    当初,赵朔刚入中原,求贤若渴,逐渐让耶律楚材有了如今的地位。
    以后,耶律铸虽然自认才干不在耶律楚材之下。但是,帝国现在的人才太多了。
    他想做到耶律楚材的位置,本来就很难。再加上这契丹人的出身,更是千难万难!
    还是改姓好!
    他以后,就是正儿八经的大汉苗裔,刘铸了!
    事实上,何止是耶律楚材想让儿子改汉姓啊?
    中都的官吏以及军民百姓,大都是汉人,但也有很多契丹人、女真人、渤海人,不知多少人早就打着改姓的主意。只是这场盛大的彰显赵朔汗国实力的婚礼,让他们加速了决定罢了。
    汉人的军民百姓们,虽然没那么多想法,但也对这场婚礼津津乐道,过了十天半个月之后仍在回味。
    直到各国使者离开使者返回本国,关于这场婚礼的议论才渐渐平息,转而又热烈的讨论起征扶桑来。
    与此同时,征服扶桑,也正是进入了帝国朝堂的讨论日程。
    皇宫,大安殿内。
    “什么?父王您要亲征扶桑?”
    赵赫本来以为,赵朔调他回中都,一是大婚,二是让他领兵征扶桑呢。
    没想到,赵朔竟然是御驾亲征!
    赵朔点头道:“确实如此。一来,扶桑的总人口,官面上的数字是六百万左右。但是,户籍这东西你也懂,肯定会少于实际人口。我估计,扶桑的人口在七八百万,军队也应该有几十万了。跨海远征如此国度,还是我亲自走一趟为好。还有最关键的……”
    “什么?”
    “赫儿,这江山总是要交给你的,你也该试着管理管理如此庞大的国度了。我出征扶桑,中都就由你监国,耶律楚材辅佐。”
    “那父王您究竟想出动多少大军呢?”
    “海军三个万户,全部出动。其余汉军旗,每旗抽调三个最精锐的千户,由该万户万户长统领。总共十二万大军,随我覆灭扶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