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68章 世界之都的风采,震惊的忽必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恐怕,虽然蒙古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帝国,但中都城才能称为“世界之都”!

    也不单单是种族多。

    每天傍晚,就开始亮起的彻夜不息照亮中都主要道路的煤油灯有没有?中都城是世界上唯一的不夜城!

    皇宫旁边的中都图书馆有没有?

    攻取了南方的宋国之后,赵朔将南宋朝廷收藏的珍贵藏书都送到了中都,并且命人抄写。

    这些抄写出来的书籍,读书人经过一定的手续,就可以在中都图书馆内查阅了。

    完全可以说,要想最学问,华夏最好的地方,就是这中都图书馆。

    事实上,何止是华夏的典籍啊?

    西辽、回纥、波斯的珍贵典籍,也在其中。

    世界上做学问最好的地方,也在中都图书馆!

    忽必烈甚至发现,在中都图书馆旁边,有一片巨大的工地开始动工了。

    据说,赵朔要在那里建一个中都博物馆。

    将世界各地的珍奇文物,不是放在皇家府库之中,而是放在中都图书馆中,任由军民百姓参观。

    中都城内,甚至早就修了一个中都动物园,凡是中都城内的环境能养的活的人类所知的大型动物,应有尽有。百姓们只要交十文钱,就可以任意参观。

    中都城内,还有供寻常百姓游玩的热气球。

    这个要贵一些,一百文钱才能登上去一次,坐在热气球上游览整个中都城。

    别嫌贵,还供不应求。

    飞天啊!自古以来,人类的梦想。

    除了在中都城,你就是花再多的钱,能有这个享受?

    只有在中都城,寻常百姓才能飞上天空。

    什么是世界之都的风采,这就是世界帝之都的风采!

    另外,忽必烈感触最深的,就是中都城的富庶了。

    随着赵朔汗国的实力越来越强,中都的地位随之水涨船高,商业也越发繁荣。

    其一,各路贵人云集,有头有脸的官员都喜欢在中都置业。此地完全可以说是赵朔汗国消费力最强的地方,自然吸引了无数天下各国的商人,前来贸易。

    其二,中都本身的造血能力强。

    原本在金国时期,中都就有十几万工匠,衣食住行各方面的匠人都能找到。

    蒙古人攻中都,大量的工匠被送往草原。

    不过,随着赵朔完全取了中都,不但命原来的工匠大量回迁,而且他麾下一些不太核心的工坊也迁到了中都。

    随着这些工匠的回归,中都的商品越发丰富。

    他们生产的众多商品再被商人们买走,卖到天下各国,形成了良性循环。

    现在中都容纳人口最多的工坊,是棉布纺织工坊。

    棉布纺织不需要太高的体力,为城市内的普通女子提供了就业机会。

    当然了,因为男女大防的存在,这些棉布纺织工坊分为男子工坊和女子工坊,有着严格的门禁。

    不过现在,男子纺织工坊只剩下三千人左右,女子工坊内却高达三万人。

    很简单的道理,中都各种就业的机会太多了。对于男子来说,一个月一贯钱的收入,着实吸引力不足。

    但话说回来,对女子来说,一个月一贯钱就相当不少了。

    毕竟,部分男子都能忍受的工钱,何况是女子呢?封建社会女子的就业机会太少了。

    大部分女子能够为家庭赚钱,让中都各个家庭的消费力进一步提高,又促进了各种商业的发展,让中都进一步繁荣。

    事实上,中都如果仅仅是是繁华的话,忽必烈还能够接受。

    原来的金国,不比蒙古繁华得多了?还不是被成吉思汗一口口的吞下了?

    关键是,忽必烈从这座城市中,看到了恐怖的战争潜力。

    赵朔有意培养民间的尚武之风,那些遍布民间的武馆就不用说了,马也多啊!

    赵朔本来就有抚昌桓三州的优质牧场,还有着呼伦贝尔大草原,整个草原又完全不对赵朔禁运,再加上赵朔鼓励的尚武之风,以及中都百姓的富庶,让中都人乘马成了风气。

    忽必烈估计,整个中都民间的马匹在十五万匹以上,再加上骡子、驴、骆驼这些牲畜,恐怕能达到三十万头。稍微有点身份的人,没有一匹好马,简直不好意思出门。

    中都各坊之间马球队的对抗,更是让中都百姓训练骑

268章 世界之都的风采,震惊的忽必烈!-->>(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