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02章 我反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而某个保守派电台热线节目,此刻主持人更是用充满煽动性的语气咆哮着:“这是赤裸裸的入侵!金融领域的‘珍珠港事件’!

    国会山的绅士们还在等什么?必须立刻加强对这类交易的审查,保护我们美国的金融堡垒!”

    很显然,这些骄傲的美国人,尤其是那些沉浸在“美国世纪”辉煌旧梦中的一部分群体,对于任何可能挑战其固有秩序和“纯洁性”的变化,都抱有一种近乎本能的警惕与排斥。

    与这些沉浸在“美国堡垒”焦虑中的部份本土美国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美国还有一个庞大而特殊的群体,正以截然不同的心情关注着这场远在曼哈迪逊大道的金融盛宴。

    纽约,唐人街。

    午后的阳光透过略显陈旧的招牌,洒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

    金门餐厅、合记餐厅、广昌隆杂货、东方书店……

    多家店铺的电视机不约而同地调到了直播财经新闻的频道。

    当林浩然与沃尔特·瑞斯顿握手,接过那块象征权力与认可的董事铭牌时,屏幕前聚集的华人华侨们爆发出了一阵难以抑制的激动。

    “看到了吗?林浩然!我们华人!我们华人也能进入花旗银行权力中心,进入华尔街的核心!”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先生,用带着浓重粤语口音的国语,指着电视屏幕,手指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他在这条街上经营餐馆四十余年,见惯了风雨,也深知华人在主流社会向上攀爬的艰辛。

    “了不得!真是后生可畏!这是历史性的突破!给咱们华人长脸了!”旁边一位穿着唐装的老伙计朗声笑道。

    对他们这一代移民而言,看到同胞在曾经高不可攀的西方金融圣殿中占据一席之地,那种扬眉吐气的感觉,难以言表。

    不仅仅是年长者,年轻的华裔面孔也同样兴奋。

    几个在附近金融机构做初级分析师的年轻人,趁着午休时间聚在茶餐厅里观看直播。

    “太牛了!林浩然这算是捅破天花板了吧?”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华裔年轻人压低声音,但眼中的兴奋掩藏不住。

    “以前总觉得我们做到副总裁就算到头了,核心管理层想都不敢想,他现在可是执行董事,有实权的!”

    “何止是天花板,他这是直接在那间‘董事会议室’里放下了我们华人的椅子,这会给后面的人铺路吗?

    至少,以后那些白种人再看我们,眼光会不会不一样点?”另一个女孩接口道,语气中带着憧憬。

    这种自豪感,并不仅限于纽约唐人街。

    在旧金山、洛杉矶、芝加哥……

    凡是有华人聚居的地方,林浩然的名字和他在花旗银行的任职,都成为了热议的话题,像一股暖流,在华人社区中传递着鼓舞与希望。

    他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商业奇才的成功,更是一个符号,一个标志。

    这象征着华人群体在美国社会经济领域中,正在迈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和能见度。

    大家议论纷纷,将林浩然视为华人地位提升的标志性人物,语气中充满了自豪。

    资本市场,永远是最敏锐的试金石。

    在纽约证券交易所,花旗银行的股票在任命消息正式公布后,同样经历了戏剧性的一幕。

    开盘初期,股价应声下挫超过3%,抛盘涌出,清晰地反映了部分投资者最初的疑虑与恐慌。

    这些美国股民对未知的非美籍核心决策者的本能排斥,以及对这笔复杂交易背后动机的揣测。

    毕竟,在众多美国人内心中,实在难以理解,花旗银行这一全球金融领域的巨头、美国金融界的骄傲象征,为何竟会选择让一名连美籍都不是的华人出任执行董事,使其跻身花旗银行的权力核心?

    在他们看来,花旗银行的这一决策,无疑是个昏招,玷污了花旗银行在金融界的神圣地位。

    然而,转机随着林浩然在记者会上的表现而到来。

    当电视直播画面里,他从容不迫地用流利英语阐述全球化视野,以逻辑清晰、格局宏大的回应化解尖锐质疑时,市场的情绪开始悄然转变。

    紧接着,各大电视台、广播电台等财经节目迅速跟进,深度梳理并报道了他那堪称传奇的商业履历。

    这份履历的精彩程度,足以让最苛刻的投资者也为之侧目。

    从伦敦大学商学院毕业不久便闯入香江商界,短短数年,不仅完成了对多家本地商业巨头的收购,更在与怡和等老牌英资洋行的交锋中屡屡胜出。

    他精准把握全球宏观趋势的能力更是令人惊叹,石油危机前囤积原油,黄金暴涨前杠杆做多期货,尤其是早期投资苹果公司并在上市后套现,豪取超过三十倍回报的经典之战……

    这一系列宛如“神谕”的操作,共同勾勒出一位眼光毒辣、决策果决的商业奇才形象。

    “难以置信,但如果这些都是真的,那么他的加入,对花旗而言恐怕是利远大于弊。”交易大厅里,有基金经理看着屏幕上滚动的新闻摘要,喃喃自语。

    市场的天平彻底倾斜。

    随着林浩然的形象从一个“神秘的年轻华人”转变为“拥有点石成金之手的商业天才”,花旗银行的股价开始止跌回升,买盘逐渐占据上风。

    最终,收盘时股价不仅收复全部失地,反而逆势微涨了3.5%。

    这一跌一涨的“√”型走势,生动地诠释了资本市场从怀疑到接纳,甚至开始期待的过程。

    这一刻,许多先前困惑于花旗为何愿意付出如此高昂代价,包括为何收购海丰银行和授予核心董事席位的人,仿佛豁然开朗。

    在一个强大的合作伙伴与一个潜在的、可怕的竞争对手之间,任何一个理性的商业机构都知道该如何选择。

    显然,沃尔特·瑞斯顿领导下的花旗银行,做出了一个极具战略眼光的决定。

    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海丰银行的资产,更是林浩然本人所代表的那种锐意进取的商业智慧、对新兴市场的深刻理解以及近乎传奇的增长动能。

    他们将一个可能在美国市场与自己激烈竞争的强敌,变成了同一战壕里的强大伙伴。

    这笔交易,从一开始,就看准了人。

    ……

    发布会结束后的喧嚣犹在耳畔,但林浩然并未沉浸在进入这个金融

第802章 我反对!-->>(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